当前时间:
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咨询 >> 研报发布>>《互联网金融对产业园区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报告》

《互联网金融对产业园区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报告》

更新时间:2015-06-05 16:38:20  

 

一、我国产业园发展面临的困惑

  截至2014年底,我国拥有482家国家级工业园区,其中高新区114家、经开区215家、出口加工区63家、边境经济合作区16家。国家经开区和高新区的GDP合计13万亿元,占全国GDP1/4;合计工业总产值35万亿元,超过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3;合计上缴税收为2万亿元,占全国上缴税收的近1/5

1984年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挂牌建园起,中国工业园区建立迄今已30年。30年之后,开发区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一)五大困惑

   困惑1:地方债收紧,上游被卡住脖子

201492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43号文”)中明确指出:第一,地方债务要锁定存量,只减不增;第二,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并进行财务公开;第三,拟定偿债顺序,相当于为地方政府资金建立财务制度。

  该文件的出台,相当于为地方负债开发土地的模式带上了紧箍咒。市、县基础设施建设收归中央政府,以及市跟县级不准直接借钱,只有省、直辖市、自治区可适度发债,是两大重要政策。

  对于开发区来说,其原有的开发模式是以政府为担保,负债经营、滚动开发,而43号文的出台,相当于切断了这一模式的资金循环链。

  20世纪80年代是开发区的黄金时代,每平方公里给1亿元优惠贷款。以广州开发区为例,光吹沙填土这一项基础开发,就在9个月内花了9000万元。在无法依靠中央政府支援的情况下,开发区想出了对策,先是管委会(政府)同意出让土地,引入外商投资企业,等到税收上缴后,再由政府财政支持回流,承担债务。这就让企业与政府连为一体,形成一个大的资金循环。

  1992年邓小平南巡,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迎来新一轮高潮,全国也掀起了一阵开发区热。

  困惑2:外企迁华退潮,考验内生发展能力

  根据统计,1996年,全国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旅游度假区100余个,省级开发区400多个,其他乡镇级开发区则有近万个之多。因此,开发区的资金大循环模式不断在各地复制上演,财政压力陡增,相关的征地拆迁、房地产开发问题也一一凸显。2003年,中央政府对这股热潮进行了整顿清理。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全球产业向中国大规模迁移的浪潮逐渐退去之后,招商引资遂成无源之水。

  与外资产业向中国迁移放缓相对照的是,制造业开始向东南亚的越南、缅甸、孟加拉等要素成本更低的地区迁移。

  以产业迁移的风向标轻型消费品制造业为例:越南在2011年取代中国成为耐克的最大生产基地,阿迪达斯2012年宣布关闭在中国的唯一工厂。

   电子制造业巨头三星也在2014年春天开始在越南建设其最大的手机生产工厂,预计2015年三星一半的手机将出自“越南制造”。

  在此背景之下,开发区招商引资的模式显然难以为继。而误判形势、未能预估到产业迁移浪潮退潮的一些开发区,则陷入沉重债务泥潭中难以自拔———唐山曹妃甸即是其中的典型。

   困惑3:一方面空城现象日益显现,另一方面土地制约发展

   一些在开发区建设热潮中诞生的开发区,实际上并未将产业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而是大肆圈地,兴建各种各样的开发区,再以政府财政为担保贷款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招揽能快速看到效果的房地产企业、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等。结果是,开发区内越来越多的楼房、工厂拔地而起,但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空城诞生,更有大量土地荒废,最后地方债台高筑。

  粤东某县级市或许就是一个“范例”。2014年,这座经济并不发达的城市,正力图将位于原县城南面的东海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当地新城区,而引入房地产开发商则被视为拉动新城建设的重要手段。然而,新区里已经建成的高层商品房楼盘大多是夜晚灯火阑珊、白天车马稀少的“空置楼”。以距离该县政府办公楼仅五分钟车程的“某某凤凰城”项目为例,虽然2012年就开始销售,但直到如今,该楼盘的5幢高楼晚间亮灯的房间也寥若晨星。

  在河南省商水县产业集聚区,园区内也有不少地方长期闲置,甚至长满了荒草,“可能是还没有招商,也可能是招商了还没有开工。”而蹊跷的是,新建的综合服务楼大门紧闭,似乎很长时间没有开门营业了。

  而在天津南港工业区,却出现了另外的问题,土地问题成了制约南港工业区发展的瓶颈因素。目前,该工业区东区项目用地告罄,西区也已基本排满项目,除重化项目外,其他主导产业项目用地非常紧张。

  浙江台州的信质电机公司曾经的遭遇也折射出了开发区用地的尴尬。20126月,信质电机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与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意向书,双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拟在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筹建新的生产基地。根据信质电机公司与浏阳制造产业基地管委会签订的合同约定,后者应于2013131日前交地,项目亦计划于2014年投产。然而,在2年多时间里,该公司却因土地问题屡次被“放鸽子”,无奈被迫出走浏阳转投长沙县,但最终被浏阳挽回。

  造成开发区土地利用出现问题的原因包括规划布局不尽合理、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低以及工业投资项目质量不高等。

   在此背景下,园区的转型升级开始被高度聚焦。在当前土地和人力成本齐上升的背景下,低成本发展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在这一背景下,需要通过选择产业、释放农村集体土地、园区民营化、扶持中小企业、园区国家化、智慧化等方面进行转型和升级。

2002年国土资源部清理整顿工业园区以来,全国8000多家园区被砍掉6000家,使得大量的资本和人力资源向中等及以上城市聚集,传统的低成本、落后产业园区开始向高新科技和国家化道路转型。

  困惑4:“招工难”、“用工难”,人才不足成普遍问题

   目前诸多工业园区存在“招工难”的问题。随着落户企业的增多,伴随而来的用工量也显著增加,企业“用工难”问题日益凸现。“用工难”问题已影响了产业园区企业的发展,也阻碍了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步伐。由于招工难,达不到用工要求,部分企业不愿进驻园区。

天津开发区(南港工业区)提供的资料显示,工业区一直以大项目、好项目支撑发展,招商引资是开发区的优势所在,也将长期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工业区科技创新和创业氛围不够浓厚和活跃,人才、智力、技术等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存在不足,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有待加强。

   以人才不足为例,“十一五”期间,南港工业区经济发展迅速,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但城市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不够,港城矛盾比较突出,工业区交通、通勤压力很大。虽然能够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但劳动力供应仍会偏紧。

  困惑5:园区在建设中不计资源环境成本,造成环境污染

配套支撑体系不健全,在片面追求GDP的影响下,部分工业园区在建设中不计资源环境成本,追求短期利益,以致引发环境污染而备受诟病。

  中华环保联合会2010年对18家工业园区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18家工业园区包括国家级园区2家,省级7家,县市级9家,均存在污染问题,其中:水污染100%;大气污染14家,占78%;固体废弃物污染3家,占17%

  长期重经济轻环保的做法,早已使工业园遍体鳞伤。有业内人士支招,要解决园区污染的问题,须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园区污染治理和环保管理,两手都要抓。

  合理选择工艺首当其冲。针对工业园区产业结构复杂、废水排放量大、污染物种类多、污染负荷排放强度高、水质水量变化幅度大等特点,综合考虑处理工艺的选择,避免出现处理量不足、处理效果不佳的情况。

   (二)我国工业园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发展战略不清晰,规划不合理。国内部分工业园区产业结构趋同,同质化竞争激烈,造成社会资源和土地资源大量浪费。同时,工业园区发展评价指标片面重视招商引资数量、产值、出口额等数量指标,轻视内在竞争力、发展可持续性、创新能力等质量指标,助长了工业园区粗放型发展。

  二是工业园区整体竞争力较弱。园区企业之间分工与协作不多、不深,产业链分工很少,企业处于独立运行的状态,或者只是在低层面、低水平上进行,园区无法获取产业集聚所带来的外部规模效应。

二、中国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

(一)产业园区的发展阶段

1.生产要素聚集:低成本,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目前我国大部分低水平的产业园区处在这一阶段。

2.产业主导:形成稳定的主导产业,具有上中下游结构的产业链.我国目前一部分发展较好的园区都处在这一阶段。

3.创新突破:金融工具的运用及文化创新并打造自主品牌。中关村科技园区等处在这一阶段。

4.现代科技都市:与城市发展紧密融合,财富凝聚。美国硅谷处在这一阶段。

(二)产业园区发展的几个趋势

趋势一:从注重优惠政策向发展产业集群转变。从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看,基本经历了由单个企业同类企业集群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演变,高新技术产业只有集群化发展,才会激发出更大的能量。从未来高新技术园区政策走向看,优惠政策将可能逐步从区域倾斜转向技术倾斜和产业倾斜。

趋势二:由加工型高新区向研发型高新区转型。高新技术园区功能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新技术园区适合打造前端性产业链(研发、设计、中试等)。未来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在于比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转化效率,我国高新技术园区也将逐步走向以研发中心、研发型产业、科技服务业为主体的研发型高新技术园区。

趋势三:从强调引进大型公司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转变。随着高新产业系统化、交叉性的增大,使得科技研发与转化的复杂性日益加大,从而使大规模研发的系统风险大大增加。而随着科技预测性和可控性的加强,在总体方向下,将研发课题市场化、模块化、专业化,采用小规模研究,充分利用其灵活性,可有效分散风险和加快科技研发速度。

趋势四:由单纯的土地运营向综合的“产业开发”和“氛围培育”转变。产业园区的发展,未来必然会从孤立的工业地产开发走向综合的产业开发,通过土地、地产项目的产业入股等方式,将土地、园区物业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同样,也从片面的环境建设走向全方位的氛围培育,在打造一流的硬环境的同时,加强区域文化氛围、创新机制、管理服务等软环境的建设。

趋势五:由功能单一的产业区向现代化综合功能区转型。现代的产业发展不同于传统工业发展模式的特性——智力资源密集,规模较小,信息网络化,决定了新的产业区功能的综合性,不是单纯的工业加工、科技产品制造,还包括配套的各种商业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能。

(三)以产业集群为导向的工业园区的创新发展

1.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

地方集群现象出现在浙江、广东、福建、江苏、河北、河南、江西等很多省份,其中以浙江省和广东省最为集中。河北唐山的钢铁业、福建省晋江的鞋业、四川省重庆市的摩托车制造业、河北省清河县的羊绒加工和文安县的木材加工业、河南省堰师市翟县的针织业、湖南省浏阳市的花炮制造业等都呈集群状分布。

2.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的关联机理

(1)工业园区具有形成产业集群的优越条件

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产业集群已成为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世界各地包括我国各地区在工业化进程中,都把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当作政府推进工业化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产业集群通过怎样的载体才能得以快速有效地实施呢?当前,国内理论界已形成普遍的认识,认为工业园区是形成地方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产业集群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是相关产业和支撑机构在地理上的集中,因而,产业集群形成和产业集群效应得到发挥的第一条件是产业在地理上的聚集性。工业园区内,通过优化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和硬环境,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大量企业进驻和发展,使工业园区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产出远远高于非工业园区,这为形成产业集群和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准备了条件。要使包括成本优势、市场优势、创新优势、扩张优势等方面内容在内的产业集群效应得以有效发挥,除了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外,还必须具备一些条件:产业配套,产业之间有着密切的物质和技术联系;企业间信息交流渠道畅通,交流手段和途径众多,企业间形成良好的信任和合作关系;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环境,创新的“产业空气”浓厚;形成被广泛认可的价值观和理念,从而构建区域文化。而工业园区恰恰有利于这些条件的形成,如政府对工业园进行整体规划和科学管理,在企业引进上就考虑到产业的配套和企业的联系等。尽管如此,并不是说有了工业园区就一定会有产业集群,只是说工业园区为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是产业集群的有效载体。

(2)工业园区的持续发展有赖于产业集群的形成

工业园区的一般特征是大量企业在一定区域的集中。但是,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和公共物品的共享并不必然产生聚集效应。工业园区的发展有赖于园内企业的产业关联性或者业务关联所形成的协同效应。当共享行为对成本状况与差异化驱动因素产生影响时,共享能带来竞争优势。但是,协同效应是在一定支撑条件下产生的,它是由组织结构而不是技术或企业规模决定的。产业关联性以及源于共同利益的相互依附和相互信任是最基本的条件。因此工业园区发展必须从产业组织形式着手,去寻找有效途径。产业集群作为实现企业间有效协作的组织形式,是推动工业园区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工业园区来说,产业集群是一种系统性的发展理念,无论是改善现有的招商环境和创新环境,还是在招商引资工作中,都要从加强产业联系出发,并以提高区域竞争力、发展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为指导思想。在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及时地实行产业联系推动战略,并转化为实际的对策措施,将会推动工业园区进一步发展。

3.我国工业园区培育产业集群中的主要问题

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也要看到在一些工业园区仍然存在着“有企业,没产业”,或者有产业集聚,但产业与产业之间缺乏关联度甚至没有关联度,使区域经济效益低下的状况,概括为如下四个方面:

(1)产业定位不清

近年来,工业的园区化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但园区化只解决了产业集中或集聚问题。许多园区盲目发展,缺乏功能分区,专业化分工不明确,就好像“一个麻袋装着一大堆土豆”,许多工业园区主导产业种类太多,范围太广,缺乏突出的产业优势,总体产业定位不清,不利于资源的集中配置,所以主导产业的主导作用淡化,不能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

(2)产业链多而短,产业关联度不高

国内成功的工业园区,无一例外都有良好的产业定位和协调的主辅产业关系。例如,上海张江科技园突出发展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产业,信息技术又集中在集成电路和软件领域,园区内芯片设计公司、硅片制造公司、光掩膜和封装测试企业以及相关的配套和设备供应公司,使园区初步形成了集成电路产业链。但很多工业园区在吸引产业方面似乎过于盲目追求数量,而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渗透性,即没有适当引进上下游产业,导致园区内无法形成有效的产业链,因而无法产生企业聚集带来的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园区也就难以形成持续发展的动力。

(3)技术创新严重不足

许多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重化工业产业集群比例太低。产业集群多是以低成本为基础的聚集,不少产业集群还停留在模仿、装配低价竞争阶段,产业结构的总体层次、水平仍较低,创新能力与参与国内外竞争的能力不强;工业园区主要是靠吸引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入园以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严重不足;工业园区对自身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支持力度不够,技术原创性较差。

(4)产业配套服务业薄弱

大多数工业园区发展产业集群,只注重发展核心产业本身,金融、研发、营销、广告等外围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为整个集群发展服务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代表整个集群内大多数企业利益、并成为其与政府和社会各界交往的行业俱乐部不发达,也缺乏为其培养专用性人才的教育机构和完整的培训体系。许多工业园区还是习惯把目光盯在大规模的生产线上。大规模的生产线固然重要,但如果与其相关的零部件的配套系统、相关的产业服务系统不协调,同样会制约整个产业的发展。

4.以产业集群导向的工业园区创新发展对策

(1)重视园区产业规划和定位

利用工业园区的优势条件吸引关键性企业落户园区,逐步培育与发展产业集群。可以把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与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结合起来,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有选择性吸引关键性企业在工业园区内落户。关键性企业不在于规模的大小,而在于其示范性与凝聚力,只是规模较大企业的凝聚力更强。以园区关键性企业、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为龙头,通过产业分解或鼓励其母体公司内的科技人员和企业家分离出来自办公司,从而衍生出一批具有紧密分工与协作关系的关联企业。通过新公司衍生促进产业内部分工和建立相互依存的产业联系。建立筛选机制,在园区内建立相互依存的产业体系。也就是说并不是哪个企业想进入园区就能进入,而是坚持以分工协作、本地结网形成产业集群来安排项目,对新进园区的企业明确以产业集群为导向。

(2)强化行业俱乐部等中介机构建设

加强工业园区的行业俱乐部建设可以为工业园区企业交流搭建平台。活跃的行业俱乐部不仅维护园内企业的利益,还打通同类企业间的联系以及与外部联系的规则,制定重要的行业标准与信息,沟通园区企业与区外伙伴的联系,将园区企业凝聚成一个整体,同时将园区与外部产业链、创新链相联接,促进企业的产业升级和内源性增长。此外,在我国大多数工业园区中,行业俱乐部还必须发挥市场规范的效能,建立一定的行业标准或园区技术质量标准,以技术监督、质量评定和价格协调等手段,驱逐以低质量维持低价格并以低价格抢夺市场的恶性竞争,最终维护工业园区企业间的公平竞争。

(3)营造工业园区集群创新环境

集群创新环境的构成是多层次的,既有硬件层面的,也有软件层面的。硬件层面上,工业园区应当为集群发展提供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通讯、配套的生产服务设施等。软件方面,需要园区管理机构搭建园区良好的信息、服务平台,打破园区创新主体间的联系阻隔,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合作,促使园区企业的创新活动产生协同,提高园区的创新活力和创新效率。从另一角度而言,工业园区的集群发展离不开企业家的力量,而园区创新、进取的社会文化氛围正是创新企业家诞生的摇篮。在我国工业园区集群发展过程中,应当大力创造鼓励创新、互信合作、宽容的环境氛围,通过文化力手段引导园区企业共同价值观的确立和传播,形成园区企业家追求创新、勇于创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理念,推动集群的持续成长,另一方面促使企业自下而上地营造工业园区的创新环境。

(4)深化工业园区集群的外部联动

集群发展本身就十分重视产业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既包括区域内的,也可涵盖区域外部。加强我国工业园区集群的外部产业关联,是高层次的集群发展需要。这种外部产业关联可以是基于资本、市场的,也可以是基于人才、技术的。例如,我国部分有条件的工业园区集群就可通过向外辐射的方式或是通过接受外来辐射的方式,以高、低技术,或是产业链上下游关系,赢得与区域外部或国外的产业集群和集群企业的对接与联动;或者通过与外部企业和高校等的联络,引进外部人才,取得外部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技术成果和技术合作,获取本地集群发展的外部智囊。同时,通过与区域外集群,特别是国外高新技术集群的联系,我国的工业园区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整个行业的发展动态,而非眼光局限于集群内部,以不断调整产业发展的方向与速度。

三、产业园创新的规划理念和方法

(一)不仅仅需要考虑园区自身的利益,也更多地需要考虑园区内企业的成长性和二次成长培育

    园区的服务是园区发展的关键,但是,大部分园区仍然更加重视的仅仅是“招商引资”的初始过程,在园区内部企业的发展服务方面做得很不到位,这也是园区发展甚至在规划过程中需要更多关注的问题。我们根据企业的成长需要,提供这样一个服务平台和功能是必要的,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不同的关键服务:

    按照企业成长路线,提升创新创业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

规划构建国际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引进国际孵化项目,与基地产业形成互动;

设立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

建立为高成长企业服务的加速器,建立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对接机制, 形成从孵化器到加速器的企业成长服务体系;

搭建投融资服务平台;

联合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创业板等帮助企业上市;

    设立基地创业投资专项基金;

与国内外知名的风险投资机构成员建立联系、开展合作,积极引入国际专业风险投资机构;

    开展投融资担保业务:借助国家中小企业转贷款平台,在基地设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业务窗口、小贷公司、村镇银行、产业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

(二)当产业集聚遇到城市增长,会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中国的产业园区出现以后,我们看到了数以亿计的人口从西部往东部迁移,看到东部的水田变成高楼大厦,看到了城市经济突飞猛进的增长,这就是产业集聚和城市增长过程中给中国经济带来正向的影响。但是,我们也面临着新的问题,比如说老一代、20多年的产业园能耗比较大,城市功能不协调等。

下一代园区怎么发展?经课题组研究认为主要分三个层次。

    1.园区概念

园区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但是现在园区概念又有新的深化。

  最大的园区是国家级新区,比如成都天府新区,1700多平方公里,还有金普新区等。再下面还包括原来的经济开放区,或者高新区,或者保税区,或者物流港,可以说是“区中有区”。

  另外就是“园中有园”,在几十平方公里的大区和小区中又分了不同的文化、创意、科技、农业等不同专业化园区。园中有园要求政府管理者和房地产开发商在未来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有效协作,使得未来城市的构建、产业构建能够摆脱过去的问题,更加节约资源,提高社会投资效率。

  所以说,通过过去的经验,包括未来的一些展望,我个人认为,新型城镇化对环境、要素、人文有很多新的期待,但是有哪些路径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要把过去批准的地,就是国家级、省级、市级3000多家经批准的园区,大概占到国土面积2~3万平方公里,这些园区存量,按照“亦庄经济开发区—亦庄新城”、“苏州工业园—苏州新城”这种模式进行系统规划、有效整合,这3000家园区能够承载未来4亿多农民工进城的问题,能够承载城市间产业和要素迁徙的问题。

2.未来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

产业地产现在比较热,就是用地产的手段和力量帮政府完成园区的发展与运营。我觉得研究这样的问题,一定要知道未来园区到底有哪些标志性的趋势。

  (1)园区的投资主体越来越多样化

  北科建、北京经开股份这些都是国企,园区过去20年主要是管委会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出让以及后期的运营服务等。但是现在房地产商开始进入,这个力量越来越强大。

  国内百强里面的以住宅为核心的地产开发商,至少有30家已经全面进入到了产业地产或者园区地产。还有一块是实体企业的介入,比如联想、华为,自己也利用产业,同时也做自备的园区或者某一个产业集群里的共同化。政府的、房地产的、实体企业的,这些园区的投资力量将来会产生巨大的分化。

  2014520号,国务院批准了投资体制深化改革,大量的政府平台化投资企业,以及它们为政府进行的天量融资积累可能要进行剥离,这意味着无论是城市发展基础设施还是园区发展基础设施,政府投资职能将会被剥离。所以,园区开发商这个群体力量,不管是从哪里来的,市场化的力量将来会承接政府投资功能,未来园区地产商会真正由市场对资源起决定性配置作用。

  (2)产城融合是大势所趋

  大家都知道,2009年北科建提出“科技地产”时,就指出未来的项目一定要坚持产城一体化。其实核心本意是把原来简单的政府土地出让真正结合到土地、产业、功能和价值,这四个问题要在产城融合的规划层面、政府的职能层面紧密地统筹起来。

  换句话说,就是土地的集约化利用、产业的迁徙与集聚、城市功能的完善和整个经济价值与商业价值的统筹。

  (3)产业定位的精准和差异化是未来园区最核心的竞争力

  过去,其实政府在园区规划之初不是没有产业,土地、城市、产业规划得挺好,但是在执行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很容易把专业园区做成杂园。谁坚持的是专业化、高标准,谁就容易成功。而很多园中园、地产商做的园区,要么是开发行为,建成就卖,不孵化企业,不走园区规模,要么是为了GDP尽快体现,招什么就是什么。所以,未来园区要活下来,一定要进行精准的产业定位和园区的差异化,现在不光是新进入者,包括很多专业化的产业地产商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4)智慧与生态成为新标准、新亮点

  这些新标准、新亮点是从以下三个层次讲的。

  一是客户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尤其是做科技园的,软件、生物类的,企业与企业的人员对环境的要求、对建筑、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二是政府管理的目标也越来越高。假如我们做5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园区,它就是政府的城市新区,所以就有交通、人流、灾害等社会性管理要求,包括客户的要求,政府管理园区的要求越来越高。

  三是投资人期望越来越高。低端园区的开发,园区价值也高不到哪里去,所以现在要腾笼换鸟。对于投资者,不管是社会投资人还是企业的自有资金,高标准、高端有竞争力的园区都是有吸引力的。

  (5)园区平台化规律越来越清晰

  原来几千亩一个园区,我们说我们是平台,什么是平台?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城市综合发展平台等。但是这个平台和互联网思维下的平台不一样,今天真正要用互联网思维去理解这个平台的内涵。

  我认为这个内涵就是,把开发商打造的园区虚拟成一个平台,平台的使用者是谁?一是政府。地方政府要园区。二是我们的产业类客户。三是生产性服务业。我们理解了这些使用者以后,就要用经济和政策手段促进客户间的交易,把信息资源整合起来为它们服务。所以要从运营化、金融化各个角度去理解这个平台。

  从开发商角度来看,从产品的开发到物业的运营,到资产与产业的孵化,到客户的投资、服务、整合,这是我们必备的功底。

  3.新型园区的顶层设计系统

  园区是政企合作的产物,它不是一个企业行为能够完成的,在这个前提之下,企业和政府对于产业园区的合作,至少有六个层面的体系必须要一同考虑。

  一是产业生态体系。产业园区由园区到城市的升级是趋势,产城融合是趋势。由园到城的过程,产业生态里面2.0是什么?应该是高端智能制造。2.5应该有科技研发,小试、中试产业化。3.0有大型总部,还有高端金融服务。另外还有3.0就是社会事业类,几十平方公里就是城市,医教文卫这些社会功能不能缺失。当然还有生态居住。这些产业和功能的研究如果不到位,后面必然出问题。

  二是城市规划自体系。这个城市规划和原来的规划不太一样,比如原来讲产业规划、交通规划、环境规划,今天必须加智能、生态预见规划、智能管理信息化规划。在这些城市规划内容我们叫“多规合一”。

  三是建设控制体系。我们的生态通过园区的碳排放、能源审计,包括水资源,这些指标园区里都有,但是在过程中是不是到位了?政府能不能控制?园区开发商内不能控制?我们通过生态绿建这些智能标准,可能将来变成建设导则,投资人买地标书就写了,投资不到位可以罚款,政府不给验收,这些必须做到并且坚持。

  四是招商运营体系。我们和政府合作,招商、产业转移,在产业搬迁或者进来之后创业补助、房租、子女上学等一系列招商政策体系,我们发现除了北上广的一线城市和省级园区里面,这些问题体系政策是清晰的,到2.5、三线城市里面学北京中关村、学苏州,但是学来了,当地政府法规以及财力能不能有?不一定。那既然“不一定”,产业就搬不过去。所以这些问题没有提前规划和确定,一切都免谈。

  五是金融合作体系。现在遇到的最大困境就是数以百亿计的土地开发,政府平台要退出,我要承担,我的资金怎么来,还款怎么来?将来企业的VC和资产孵化能不能帮助他们整合到位?依此类推,大金融在一级、二级、三级市场里贯穿,这些都不是政府的职能,因为把一级开发权给你,整个招商给你,那你就要替政府想好你自己的金融和客户的金融。

  最后是园区的管理和服务体系。政府管理和开发商的管理,吃、住、行、交通等问题在园区的管控体系里,以及服务商和园区管理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弄不好就是虎头蛇尾。

案例:光伏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要说光伏产业园,得先从光伏产业集群说起。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地域中,集中了大量的具有产业关联的光伏企业,以及相关服务、管理和科研等支撑机构,在此特定空间范围内共享包括专业人才、市场、技术和信息等诸多产业要素,从而使产业和企业间产生共生效应,并形成强劲、持续的竞争力,因此获得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双重效益的现象。

    在产业集群中,除了企业外,还存在大量的组织机构,如俱乐部、商会、各类中心、大学和研究机构等,一个特定的产业园区往往就是一个产业集群区域。这一点,在我国的众多光伏产业园中,大多还不具备。

    由上得知,光伏产业园区是运用政府的力量造成光伏产业的地理集中,创造一个全新的产业集群,从而获得更高的生产率和竞争优势,光伏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的一种实践体现,而产业集群是光伏产业园区的一种本质特征。区域竞争力的提高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内产业集聚的速度和强度、数量和质量,而产业园区常常能成为产业集聚的“蓄水池”,并由于它自身强大的制度会形成渗透力较强的渗出效应,以此来建立完整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实现区域竞争优势的产生和持续提高。

    严格地讲,谁也说不上来哪个地区是国内第一个兴建光伏产业园的,但有一个事实不容争辩:截至目前,我国共有以“光伏产业园”命名的园区近30个,这还不包括以光伏产业招商为主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

表一   中国光伏产业园区竞争力分析

主要指标

详细内容

产品力

主要指园区载体价值、功能价值以及延伸价值表现出来的吸引力。具体表现为土地价值、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发展空间、产业发展促进能力等综合价值,反映了投资者的基本利益需求和利益保障。“产品力”是一个园区最核心的竞争力,没有一个很好的园区载体,或园区缺乏一个很好的功能定位,必定很难引起投资者的兴趣。我国光伏园区一部分管理决策者没有特色规划、个性建设的理念,或对此理念重视不足,在园区规划建设上没有形成竞争优势,在园区发展战略定位上也没有形成亮点。

品牌力

指园区品牌对目标客商群所具有的影响力,体现了投资者对园区的综合印象,是衡量园区品牌、招商信誉等无形资产的价值指标。实践证明,只有“品牌力”出来了,园区综合竞争力才能快速提升,园区才能脱颖而出,避开低价恶性竞争。品牌建设日渐成为国内开发区的一项重要工作,很多园区已取得了较好的成功经验,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就是很成功的例子。

营销力

在这里指园区经营管理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招商融资的能力。园区的“营销力”,是园区管理运营部门(如管委会)对园区进行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增值管理等过程综合运营的能力指标,是园区管理运营部门主观能力水平的客观反映。由于市场观念淡薄、专业人才贫瘠、管理机构不健全、激励机制不到位等因素,大部分光伏产业园区的营销力非常弱,对政府的依赖度高,市场化运作程度低,工作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园区的综合运营能力和水平相当低。

促销力

指投资者获得超值利益(如优惠条件)所形成的推动力,或者说招商促进能力。园区招商的“促销力”,是在园区功能保证投资者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园区赋予投资者额外利益的衡量指标。“促销力”是一个综合体系,不单单表现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更多的表现在园区的超值服务、园区对企业的尊重与重视、园区与企业的协作、园区对企业的经营辅助等方面。在发达的沿海地区,常有这样的情况,在同一个区域,往往相邻地区不同的园区,他们之间的差别不大,条件相当、功能相当,在招商竞争中往往靠“促销力”取胜。

 

    但无一例外的是,迫于对经济发展的过度渴求和园区间的激烈竞争,中国的产业园区在营销、招商上往往过度依赖机会,被动接受投资而非主动选择,完全靠机会营销,这样就造成了招商的高成本和短期行为倾向,大大限制了园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使园区出现后续发展乏力、土地荒废、经济滞缓等现象。

我们知道,根据马太效应,大者愈大,产业的规模化集聚可以有效提高园区的竞争力。另外,信息化进程极大缩短了园区企业间的沟通时间、沟通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信息化进程增强了企业之间的合作性、协同性、关联性,使企业之间形成了一个关联密切的共生体系。因此,园区内产业链的规划上,必须考虑产业链之间的集聚效应、关联效应。

同理,园区产业群与临近区域的产业集群之间也形成了共生、互补、竞合关系。因此,园区产业群在规划伊始,必须站在区域板块竞争高度,必须考虑到区域之间的产业群竞争、合作、互补、协调、共生关系,力求在各相关区域的产业群之间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另一方面,人才集聚则是产业竞争力持久、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子。安居是乐业的前提,良好的人居、生活、服务环境等软环境的建设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增强区域的竞争力,就必须提高园区支柱产业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强软环境建设力度,从城市化角度进行人性化规划。

四、以优势产业为核心,大力发展产业链经济

产业链是价值链、供应链和生产链的统一体。从价值链看,它是产品增值各个环节所构成的有机整体,通常包括从研发、设计、中试、零部件、组装、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完整体系;从生产链看,它是按照生产和技术联系形成的本产业上、中、下游产品之间的纵向链接;从供应链看,它则是按照提供产品和服务联系形成的本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横向链接。对于光伏产业园区来说,应充分发挥优势,以优势产业为核心,大力发展产业链经济,促进产业链式发展,这一点,目前国内各个光伏产业园区建设得非常好。

    (一)中国光伏产业园项目状况

                       表二   中国光伏产业园区清单

 

省份

产业园名称

入驻企业情况(部分)

产业园概述

江苏省

常州光伏产业园

天合光电、
有则科技、
江南电力、
亚玛顿科技等

20084月正式挂牌。以核心企业天合光能有限公司为依托,是常州高新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重点特色专题园区之一。

无锡光伏产业园

尚德电力、
西安隆基、
昌盛光伏等

20091126日,由中国、新加坡两国共建的无锡光伏产业园,在江苏省无锡新区星洲工业园启动建设。隶属于无锡高新区。

金坛光伏产业园

常州亿晶、
江苏华日源、
江苏华龙光电、
常州美晶、
常州华盛恒能、
常州益鑫、
江苏正信、
常州天顺等

20088月通过批准,建立金坛光伏产业园,隶属于金坛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产业园光伏电池和组件产能要达到1000MW,产业园实现年销售收入达120亿元。创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研发中心2家、省级创业中心1家。

常熟光伏产业园

苏州阿特斯、
苏州福斯特、
苏州冠日、
苏州福莱特等

成立于2008314日,位于常熟市辛庄镇。

镇江光伏产业园

大成硅科技、
辉煌硅能源、
大全集团、
新时代硅科技、
宝泓光伏、
皇冠煜华等

成立于20086月,隶属于扬中经济开发区,为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第一家省级园区。

扬州光伏产业园

江苏顺大、
尚德、
晶澳等

隶属于扬州维扬经济开发区。维扬经济开发区光伏产业园位于维扬开发区南侧,一期规划用地900亩,二期规划用地1000亩,重点发展以硅为原材料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

盐城光伏产业园

伯乐达太阳能等

盐城LED及光伏产业园位于盐城市区东部亭湖新区境内,是盐城市重点打造的优势特色产业园区之一,一期核心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二期生产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LED产业和光伏能源、光伏产业装备制造。

徐州光伏产业园

中能硅业、
艾德太阳能等

隶属于徐州经济开发区。

泰州光伏产业园

中盛光电、
汇能科技等

隶属于泰州海陵新能源产业园,规划用地9000亩。

高邮顺大光伏产业园

顺大等

隶属于高邮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顺大硅业而建立。

启东林洋光伏产业园

林洋等

隶属于江苏启东经济开发区,主体为林洋新能源。

苏州光伏产业园

入驻企业不详

20103月获得批准,隶属于苏州高新区。

江西省

南昌光伏产业园

赛维BEST

20086月由赛维BEST的入驻而建立,隶属于南昌高新区。

新余光伏产业园

赛维LDK
中材、
升阳、
圣伯德等

先后获得“国家新能源科技城”、“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硅材料及光伏应用产业化基地”、“国家光伏工程研发中心”等称号。

河北省

保定光伏产业园

天威、
英利等

保定国家高新区于2002年筹建保定新能源及能源设备产业基地,并于 2003410日被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新能源及能源设备特色产业基地。

邢台光伏产业园

晶龙、
庆丰光电等

20093月开工建设,一期规划用地7.17平方公里,总投资172
亿元。

燕郊光伏产业园

珈伟太阳能、
晶龙

燕郊光伏产业园是河北廊坊三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大新亮点,园区规划占地3000亩,由单晶硅、多线切割、太阳能组件、太阳能电池封装四大部分组成,预计5年内投资达到50亿元以上。

秦皇岛光伏产业园

澳瑞特等

隶属于秦皇岛海港区北部工业区。

辽宁省

锦州光伏产业园

新世纪、
博阳、

2009922奠基,同日,锦州市光伏产业局成立。

河南省

安阳光伏产业园

安彩、
凤凰、
中升、
欧美亚等

安阳正在构建一个基地(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安阳产业基地)、三个园区(林州市、滑县、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光伏产业园区)、四大产业(晶硅电池产业、薄膜电池产业、光伏应用产业、光伏装备制造业等光伏产业)的光伏产业发展战略布局。

洛阳高新区

洛阳中硅、
单晶硅公司、
尚德等

依托洛阳高新区硅材料产业向下延伸出光伏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两条产业链,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产业集群。

郑州新能源产业园

保绿、
阿格斯等

隶属于郑州高新区。

四川省

双流光伏产业园

天威新能源、
阿波罗、
汉能等

位于双流县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双流县获得“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称号。

乐山光伏产业园

拓日、
永祥、
新光、
东汽峨半、
乐电天威等

严格地说,乐山并没在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园,但由于硅料企业较集中,故列于此。

浙江省

嘉善光伏产业园

煜辉等

嘉善光伏产业园是嘉善临沪新区(姚庄工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占地面积3.6平方公里。

钱江光伏产业基地

矽昶绿能源、

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位于杭州市北郊,南临杭州市副城临平,西临著名的超山风景区、塘栖古镇及丁山湖湿地,北临京杭大运河,规划面积25.3平方公里,属杭州半小时交通圈,是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直属于杭州市人民政府。

平湖光伏产业园

协成硅业、
鸿喜光伏等

产业园座落于平湖新仓镇工业区,园区总规划面积为2500亩,分为光伏电池生产、光伏辅料生产、光伏产业零配件生产等七
个功能区。

广东省

顺德光伏产业园

必达电器等

随着国家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化基地落户顺德,光伏产业园开始建设,目前仍处在建设阶段。

三水薄膜电池基地

爱康、
凯盛、
中建材薄膜项目等

三水工业园隶属于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广东省发改委拟将三水园列为广东省重点培育的光伏产业基地,并将为该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配合三水园打造广东光伏产业的三水基地、三水模式、三水标准。

福建省

泉州(南安)光电信息产业基地等

三安光电、
均石能源等

目前,福建LED和光伏产业园区(基地)建设正如火如荼,全省已有12LED和光伏产业专业园区,分布在福州工业园、厦门、泉州及云霄、华安、长汀等地,企业数量超过170家,产值超100亿元,区域性光电产业聚集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湖南省

湘潭光伏产业园

天利恩泽等

20088月初,湘潭高新区设立了光伏产业基地,并在高新区德
国工业园内规划2000亩地用于湘潭光伏产业园的建设。

湖北省

武汉光谷光伏产业园

三工等一批激光企业

武汉中国光谷即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已成为我国在光电子信息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标志性品牌。

宁夏省

石嘴山光伏产业园

正泰光伏电站、
尚德光伏电站、
宁夏阳光硅业等

石嘴山市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光伏产业园,但具有相当规模的光伏产业集群。

青海省

西宁东川工业园

亚洲硅业、
青海新能源等

隶属于西宁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

陕西省

西安高新区

理工晶体、
应用材料、
陕西光伏股份等

陕西省与光伏产业相关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高新区。西安高新区已经聚集了21家企业在从事太阳能光伏产业各环节的生产制造。理工晶体、华山半导体、骊晶、华晶、矽美和联创等企业从单晶炉制造、拉晶、切片、抛光到材料回收等环节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循环结构。

(二)光伏产业转型升级思路

    美国市场关闭,欧洲市场大门也正在关上,在光伏产业的最危急时刻,中国政府和电网企业终于出手,拯救这个直接涉及40万人就业的产业。国内光伏行业的困难表现在:产能严重过剩,供过于求,产品价格暴跌,市场结构严重不合理,行业龙头企业逆市扩张,竞争加剧,行业正在洗牌,大部分企业退出光伏行业不可避免。在光伏产业陷入困局的今天,政府政策、方针需要透明,企业消息、需求、措施也需要公开,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性互动,促进行业问题的解决。

    1.政府之手如何在光伏危机下凸显力量

“光伏危机”的发生,除了经济环境的变化、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欧美发达国家对中国新兴产业发展采取遏制措施之外,很大程度上,与政府没有很好地用好有形之手、过多地制约和干预市场作用的发挥有着密切的关系。

    1)政府与企业合作建立光伏产业园

目前,中国的光伏产业只有报团取暖,打造光伏产业集群,才能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降低成本,击败美欧韩,突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企业与政府合作建立光伏产业园,建立20亿至30亿元的产业基金,吸引全国各地的光伏产业链上的企业入驻光伏产业园,请省政府请国家电网专门建一个电网直通光伏产业园,电价按最低价给光伏产业园区的企业。同时,运用产业基金支持引导光伏产业园区企业发展,再提供给产业园区企业多种融资工具及金融服务,支持产业园区的企业健康发展。

    2)光伏产业基金扶持产业发展

首先,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立支撑光伏产业发展的资金长效机制。设立光伏产业专项发展资金,支持产业的技术研发和成果转让及重大项目建设。拓展企业融资渠道,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资金支持,建立与金融机构合作的产业融资平台,给予企业在用款额度、期限、用途方面的灵活融资支持。

其次,产业投资基金的优势还在于参与所企业的经营管理,并为企业提供一系列的增值服务。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对企业的组织架构、经营管理、财务流程等进行有计划的重组活动,帮助企业引进资金及合作伙伴。通过公司前期管理的完善以及基金进入后对企业管理优化,将全面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以及公司的整体素质。

再次,引导产业转移。鼓励企业到市场发展前景较好的欧美国家或制造成本较低的东南亚地区建厂或并购,实施全球产业布局,让产品充分靠近终端市场和规避国际贸易壁垒。

还可以引导建设大型光伏电站。充分利用西北部地区丰富的日照和土地资源,在电力接纳条件好的地区组织大型光伏电站建设,做好协调电源和电网建设规划工作,有序推进光伏电站在西北部地区布局。

最后,优化市场布局。通过政府合作项目,协助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利用现有渠道和贸易壁垒规避手段,巩固现有市场,争取做到新兴市场、现有市场、国内市场的三分。

如此运用产业基金打造横向纵向的产业链,形成光伏行业的产业集群,致力于打造光伏行业世界一流的产业基地,以光伏产业园形成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以此为平台,推动中国光伏行业转型升级。

    2.企业自身如何实现自立自强

   1)重视支持光伏产业核心技术的研究

光伏产业要想重振雄风,就必须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绝不能只是跟随,更不能仅仅充当一个来料加工的角色,否则没有出路。尤其是在应用产品的研究方面进行科技攻关,重点推动高端装备制造、关键零部件、主要辅助材料领域的技术引进、吸收和消化能力,提升企业在整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光伏发电技术的研发,光伏发电是最有前景的新能源发电技术,要使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光伏发电技术的研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开发有机硅系产品

有了产业基金和产业园区后,就可以更多更好地开发有机硅系产业,丰富有机硅产品线,多开发产品附加值高的有机硅产品,例如光伏自动化硅、电子元器件、多晶硅电池等大量高利润率的新产品。

    3)召开光伏产业发展论坛

目前,相关光伏扶持政策的出台也只针对资金和市场问题,涉及一些技术领域问题。光伏人才培养、光伏企业协作领域还存在政策、措施的缺位,而这些也需要从企业“声音”中体现出来。就此应该邀请行业俱乐部、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参加论坛,讨论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邀请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报道,通过主流媒体的宣传,获得社会的认同及更高层领导的支持,这样才能整合更多的资源、资金、技术、人才发展中国的光伏产业。

总之,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经历“成长的烦恼”过程,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这种烦恼和代价,将会在政府的作为下有效减少。欧美光伏“双反”尽管对国内企业造成很大冲击,但客观上也加快了国内产业转型步伐,危险过后是机遇,经过优胜劣汰的阵痛后,中国光伏产业才会有序健康发展,才会在全球有核心竞争力。

五、健康产业园的互联网金融运用之道

(一)健康产业园互联网金融的运用

  案例:吉林健康产业园的定位是以吉林的特产人参作为龙头,打造吉林特产大健康产业链,带动吉林的旅游行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升级。健康产业园由筑石集团通过市场化的招商及运作,聘请国内顶级的金融专家,运用金融创新工具打造出大健康产业链上数十家中国大品牌的上市企业,为吉林的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1.再造大健康产业链的商业模式

    吉林的人参为什么竞争力不如韩国,主要原因是中国的人参企业数量虽多,但是规模小,太散乱,缺乏行业大品牌,商业模式太落后。素有“百草之王”之称的人参在消费者的心目中一向享有极高的声望,尤其是其突出的保健功效和药用价值,广受世界医药保健领域的青睐。中国人在商代前就已经发现和应用人参,它在中药、保健品等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中国长白山区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参产区,吉林人参产量占全国的85%、世界的70%。但是,吉林人参长期供大于求,价格低迷,“人参不如萝卜价”,甚至价格只有韩国高丽参的十分之一。

  韩国“正官庄”高丽参被韩国人宣传成人参中的极品,是人参产业品牌推广的成功案例。韩国人参公社已向2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正官庄”高丽参产品。早在2006年,韩国高丽参全球销售额达4.7亿美元,其中80%的出口额集中在美国、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四个市场。“正官庄”在中国大陆最主要的市场在华南和华东两个地区,而华南地区又是最重要的市场,销量占全国销量的50%以上。“正官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定位高端(约为中国参价格的8倍),主要瞄准占人口总量5%的高收入人群,因此,经济发展较快且人参消费量较大的广东省、浙江省和上海成为公司的主攻对象。当高丽参、西洋参等已成功占领行业高点,甚至席卷国内市场的时候,中国参业在国内外市场却多番颠沛流离,“人参卖出白菜价”,中国人参如何摆脱廉价原料供应地的尴尬?

  首先,建立产业园区,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人参产业链上的大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人参产业集群,用五年的时间在国内人参市场上打败韩国,再用五年的时间在国际市场上打败韩国,再造人参产业的商业模式必须先占领终端市场,通过占领市场后再进行行业整合,进行宣传推广形成大品牌。

  具体做法:第一步是宣传,先建立大健康产业的自媒体宣传造势。第二步,建立产业基金,用产业基金控股一家电商网络公司,建立网络销售的终端渠道。第三步,招商引资,通过医药行业俱乐部、美容行业俱乐部、食品行业俱乐部、人参行业俱乐部等大健康产业链上的行业俱乐部招来大健康产业链上的企业。

  通过帮到园区来的企业进行品牌宣传,通过产业基金等金融工具推动企业快速成长,通过互联网销售渠道帮到园区来的企业扩大市场,用五年的时间将到园区来的企业项目培育成一个个独立的上市公司,让到园区来投资的企业大股东五年财富增加几百倍等条件解决招商引资难题。然后再做优化整合原有企业的销售渠道,将其改造成为大健康产业的共用的销售渠道。

    人参类滋补品未来市场前景广阔:参类产品丰富,市场容量巨大。在大多数消费者的传统观念中,人参是功效神奇且极易上火的滋补品,除北方消费者泡酒、华东消费者泡水泡茶、华南消费者煲汤外,其他地区消费者很少具备相应的消费习惯,更少有了解其他的消费方式。人参可以进入饮料、茶类、酒类、汤料、休闲食品等多个市场领域,保守估计市场容量在5000亿元以上。产品线涵盖:保鲜人参、人参茶、人参切片、人参膏、人参原参、人参酒、人参饮料、人参汤料以及人参精油等多种产品形式,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人参食品、饮品、日化用品、保健品等多种品类。  

    例如,在韩国演艺圈,女明星们正纷纷热衷于人参美容,通过食用人参达到增白、润肤、保嫩。韩国女明星们可通过食用人参确保皮肤滋润、滑嫩、身材苗条。其实,人参美容并不是韩国人开创的先例,也不是现代人才发明的良方,早在千百年前,中国的先人就深刻认识到,美容与补气有很大的关系,而人参恰好是大补元气的。人参皂苷,堪称植物精华,可补气摄血,固本养元,是爱美女士首选佳品,由内而外,标本兼治,食用+外用,让女孩更漂亮。此外,人参还具有减肥功效。

    当人参产业开始启动,整个大健康产业链上的所有吉林的特产就跟着大卖,同时,带动吉林旅游及农业产全面升级。筑石集团的工业地产和住宅地产、旅游地产、商业地产就能获得高于同行几倍的利润,筑石集团也顺利地向金融地产及金融控股集团转型。

六、如何建立市场化的园区产业基金

   当前,我国正处于艰难的产业机构调整期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期。要进一步调整我国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一)用金融创新实现产业园升级  

1.用金融创新突破中国园区的发展瓶颈

1)中国园区现阶段的突出问题

我国产业园区的现状:一是招商难成为制约产业园区发展的一大瓶颈,要突破产业园区持续发展问题,应先解决招商难题。国内产业园区50%的一年招不到10家企业,好多园区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招的企业仅有可怜的几家,大量的园区空置。二是大量园区企业难以高成长。

2)用多种金融创新手段使产业园区升级

    搭建投融资平台,建立金融安全风险防范体系,提供资本运作服务。

2.用产业基金及金融创新再创经济辉煌

    金融改革及创新的目的是要通过多种金融工具让民间投融资渠道通畅,让想投资的人有多种投资方式,让想融资的企业有多种融资渠道,这样既解决了民间资金泛滥成灾的问题,又解决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让更多的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中国经济全面转型升级。产业基金是非常好的金融工具之一。

(二)如何运用产业基金再创经济辉煌

    产业投资基金是现在市场经济中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最早产生于英国,发展于美国,在国外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目前全球基金市场总值达3万亿美元,与全球商品贸易总额相当,已成为发达国家非常成熟的融资方式之一。产业基金这种方式也被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所广泛采用,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起飞产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1.我国产业基金存在的问题

    全国部分城市有规模不等的产业基金,但都是在初级阶段,管理不专业,运作没有方向。

2.产业基金要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选准产业

政府引导基金通过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是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放大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机构的导向效应和对企业发展的支持效应。

产业基金由当地政府(企业)或投行,共同发起,向全球募集资金,投资的对象主要是当地的行业里的龙头企业,提供资本运作,目的是使当地的行业里的龙头企业,成为地区性的行业龙头企业。

3.如何建立产业基金

首先确定当地的经济发展产业,再运用金融杠杆引进全中国、全世界的资金、技术、人才到这个城市来发展确定的产业。地方政府或产业园只用一亿元的资金就能建立100亿元的产业基金,100亿元的产业基金用专业化的管理,投给确定的产业链上的优质企业,每家企业只投5%的引导基金,就能引来5000亿元的资金,即地方政府只用1亿元资金引来5000亿元的投资。这样地方经济的发展就能形成良性循环。

() 用产业基金推动中国经济持续辉煌

    中国现在各行业的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20年左右,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就是各行业追赶发达国家,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只有运用产业基金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推动中国经济升级转型,突破中国经济发展瓶颈;用产业基金投资让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做强做大,形成各行业的国际大品牌;产业基金可以在全球整合资源,形成强者恒强的格局来淘汰没有竞争力的企业。这种改革是不动声色的,各方势力都能接受,只在经济领域进行,而且是渐进的。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产业基金引导全国以及全世界的某一个行业的优秀企业部分到这个城市来,形成某个行业的产业集群,在一个城市把某个行业做成世界一流的产业,这个城市就代表了世界某个行业的最高水准,那么这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就再也没有别的城市可以代替了。每个城市运用产业基金打造几个产业,中国的产业升级就成为必然的趋势,中国经济就能持续辉煌。

     1.如何建立开发区产业基金

1)注册一个5000万元以上的基金管理公司

应该组建一支专业化的基金管理团队, 比如聘请著名金融学家担任金融顾问。目前国内产业基金虽多,但是都没有发挥出推动产业的作用,主要原因是:基金管理人的专业化程度不够,管理能力不够,重融资而不重管理,因此才会发生投资风险,没有充分预估和防范以至于投资失败。显然,刚刚起步的国内产业基金都还不够成熟,大家注重的多是如何募集资金,而对资金的投资、管理存在盲目性,管理的功能也基本缺失。

基金的核心是为投资者创造价值,产业基金更是如此,从未来产业基金的发展趋势看,投资基金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投钱、投项目,更是帮投资者创造财富、指导管理、提升价值。真正好的产业基金,应该做到资本和经营的完美结合。

2)用产业基金推动招商

产业基金的融资过程就是一个招商的过程,产业基金不光是融来资金,通过产业基金一期、二期到无数期的融资过程整合人才、技术、资源、资金、市场要素、品牌宣传等各种要素为开发区所用,还要通过融资解决产业园区的招商,产业基金持续的融资和投资引导众多的商家到开发区来投资,形成产业集群,这样产业基金才能带给投资者持续稳定的投资回报,产业基金要帮助到开发区来投资的商家成功发展,帮助到这个地区来投资的企业成长,这个地区的经济才能持续发展。只有开发区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才能成为产业工人和城市居民,城镇化才可持续。

3)为到开发区来投资的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支持

开发区产业基金不仅投资给园区的企业,更重要的是帮助园区企业成长:推动企业技术创新,PE的管理模式帮园区的企业转型升级, 提高盈利能力, 打造园区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引导物流企业发展,帮物流园的企业成为行业冠军或行业隐形冠军,成为在全世界有竞争力的企业;为股东和社会持续创造更多的财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从而提高本区产业的集中度和国际竞争力;扶持优秀的企业上市,以基金为资本纽带,通过向企业注入资本,让其上市并成为国内行业龙头企业。

产业基金未来可以向全球募集资金,投资对象主要是新区行业里的龙头企业提供资本运作,目的是使得新区行业龙头企业能从地区性变成全国乃至全球的行业龙头企业。全球化时代更多体现的是质量、技术与品牌的优势。产业园内企业将会把 “中国达拉特服务”推向全国乃至全球,逐步占领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端市场,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赢得更高的全球赞誉。

4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募集设立

1.运用产业基金的平台整合资源

    融资及整合资源同时进行,先在本省就地取财和整合资源,再到全国融资和整合资源,实力强大后再到全球融资及整合资源为我所用。

2.融资成本

 在产业基金中大约有20%给投资者固定回报,融资成本在14%/年左右,80%的产业基金应采取PE的长期回报模式,融资成本2%

(四)产业基金为开发区企业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

产业基金要站在为企业解决金融难题的高度,设身处地地帮助企业解决棘手问题。通过开发区这个大平台,打造中国最大的投融资平台,打造出世界一流企业。

1.目标

采取对开发区企业终身顾问一站式服务,帮助新区的企业建立投融资平台和投融资安全委员会,指导企业资本运营。通过金融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成功地升级转型;给企业建立金融安全防范体系,帮助企业在海内外资本市场上规避风险,抓住财富机遇;实现企业财富持续稳步增值。

产业基金管理团队将选择适当的细分市场,进行融资产品定位,制定市场竞争策略如采用多元化战略。产业投资基金既可以进行全程投资,又可以进行阶段性投资;既可以对项目进行整体收购,又可以进行杠杆收购;既可以对特定行业的一级市场进行参与,又可以介入一级半市场的交易。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从而体现资金的时间价值并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2.价值

首先,充分发挥开发区的地理优势,整合全中国及全世界的优质资源为新区发展服务,突破传统理念,开创用金融创新打造世界一流企业集群试点改革的先河。其次,通过投融资平台的建立,使得到开发区来发展的企业充分发挥潜力,形成产业链上所有企业的特色核心竞争力,打造出行业大品牌,帮助企业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难题。

    另外,通过改革试点,新区的创新特色将得到充分体现,使新区企业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形成独特品牌,扩大了开发区的社会影响力,扩大了开发区在企业家群体中的感召力,同时会得到国家﹑企业及社会的认可。

1)运用金融工具整合资源

与地方政府共建产业基金平台,整合资源,为我所用。

    首先,产业基金不是单纯为融资而设立的一种融资途径,而是为政府提供未来经济增长的一种新的模式,在此模式下才可以挖掘出各地区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次,产业基金帮地方政府搭建了一个多元化的融资平台,根据不同产业的实际需求,通过产业基金的不同组成形式,实现对潜力增长产业的最大扶持。通过产业基金帮助产业转型升级,以基金为资本纽带,扶持优秀的企业上市,使企业成为全国同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同时也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

  再次,产业基金通过市场化手段解决资金的筹措,而非过去一直使用的增加政府财政负债的资金筹集模式,而且只要管理好基金,选择有潜力投资的产业,就可以为政府带来持续的财政收入,改变过去大多需要依赖土地财政的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同时,筑石集团也能增加基金管理的收入。

    最后,产业基金有利于地区的招商,形成产业集群。产业基金一期、二期到无数期的融资过程整合人才、技术、资源、资金、市场要素、品牌宣传等各种要素为本地区所用。通过产业基金持续的融资和投资引导众多的商家到本地区来投资,从中可以筛选挖掘价值企业进行投资,同时也为产业基金的投资者获得持续的回报。

2)产业基金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①帮助企业建立多渠道的融资平台

    产业基金融资金额巨大,资金使用期限长,为企业提供了多元化、多渠道的融资方式,同时在推动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扶持企业上市;以基金为资本纽带,通过向企业注入资本,让其上市并成为国内行业龙头企业,为企业提供资本运作,使得企业能从地区性变成全国/全球性的行业龙头企业。

②打造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

    在流动性过剩的今天,谁会运用金融创新的工具,大量的资金必然会流向谁。企业运用产业基金整合资源、技术、人才为企业所用,打造成为行业大品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打造宣传平台为本公司服务

4、资本运作

    资本运作:是指利用资本市场法则,通过资本管理的技巧性运作或资本的科学运作,实现资本价值大幅增值、效益增长的一种方式。

  通过对园区招商引资来的企业在未上市之前进行培育,再到上市,这样到园区来投资的企业股东都能在几年的时间获得几百倍的财富回报,这样的产业升级模式,所有到园区来的企业的大股东是赢家,公司管理层和团队是赢家,员工是赢家,投资者是赢家,参与的所有机构都是赢家。这样的资本运作方式才是资本高级运作的最高境界:运作得好像没有人运作一样,这种无为而治的资本高级运作才是最完美的,这样完美的资本高级运作一定是多赢的。

    对于园区来讲,通过资本运作将园区企业顺利向金融控股集团转型,可以挖掘出新的投资点,延伸出未来更多的利润增长点。

    综上所述,健康产业园如果能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第一个地区出现,一定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上的支持,在中国目前各行各业都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在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发展瓶颈的背景下,吉林健康产业园如果先打出中国健康转型升级打造产业链上的大品牌企业的这张牌,这一概念一定会在全国引起良好的反响,获得更多高层的关注和支持,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各阶层的大力支持,这样吉林健康产业园实现战略目标就顺理成章。

七、用互联网金融打造中药产业集群

习近平主席曾把中医药比喻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这把“钥匙”是医学和文化的结合。可是,目前我国中药行业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例如:我国中药材重金属、农药残留超标现象突出,有效成分含量降低。同时,中药材市场价格波动大,加大了制药成本,中药材被硫磺过度熏蒸的“恶瘤”就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中。商家过度熏硫,主要是为了有利销售。过去的10年间,大起大落的中药材价格让这个产业充满了投机的诱惑,数量不菲的药贩子应运而生,“囤积居奇”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低价吃进,待价而沽,高位再出手”。而我国目前医药企业规模小,对中药新药研发热情不高,投入不足,创新力量弱,难以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仿制及重复产品多,制剂品种技术水平落后。

另外,中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并带来巨大收益,本应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实际情况是日本中药的实际影响力渐强。

日本研究数据显示,海外中药市场上,中国拥有专利权的仅为0.3%,日本和韩国所占比例则超过70%。海外中药市场规模近300亿美元,中国的中药所占比例却不到5%

日本的中成药企业除了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收购药企或与其合资,源源不断进口中药材,还在其后的生产等环节高标准严要求。例如,依靠先进的分析技术、机械设备等维持药剂品质,严格规定用法和使用量,致力于提高药效,探索最恰当的药品成分比率。

在日本看来,给出国际上最为合理和严格的标准,就不会与欧美标准产生矛盾。据此,厚生省对中成药制定了详尽的标准,将药效和化学成分予以标准化呈现。这样的努力在确保质量、树立自身良好形象的同时,还是为使西方理解并接受中药而进行的宝贵探索。津村制药的六君子汤被西方医学界用来辅助抗癌治疗,就是成功的一例。

此外,对知识产权有关内容的熟练运用,也带动了日本产中药走向世界。药品配方和药效的研究永无止境,对新取得的研究成果,只有采取适当手段予以保护,才不至于使其蕴含的经济效益白白流失。日本的制药企业不仅抢先注册中药配方,在美国取得专利,对在已有中成药基础上开发的新品种,更是采取专利先行的做法。据此,日本汉药在世界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药市是我国道地药材交易最集中、成交额最大的地方。历史上传统的四大药市有河北安国、江西樟树、河南百泉、河南禹县等。后来加上安徽亳州、湖南邵东、广州清平、广西玉林、成都荷花池、西安康复路等形成全国十大药市。这些传统的药材市场无力改变中药材行业的现状。这就给了大英中药材市场弯道超车的机遇。

(一)地区中药材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运用金融创新工具建立中药材产业集群的大平台,推动中药材产业升级和城镇化的发展,让全国民众及世界民众能享受到优质中药材产品及相关保健品,让民众的身体更加健康,生活更加幸福。打造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中药材产业集群。

大地区如何打造中药材行业的产业集群,引领中国的中药材产业突破发展瓶颈,再创我国中药产业的辉煌,让当地的中药产业集群在未来中药产业8万亿元健康服务业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

产业集群的打造首先是招商,如何让成千上万的商家到当地来投资。其次是如何推动中药行业的产业升级,让商家更好地发展。要帮到当地来投资的商家解决市场、资金、品牌、人才等问题,再造中药材行业新的商业模式,用五年的时间将当地的中药材产业集群做到全国最好,十年的时间做到世界最好。

要实现集团发展目标必须运用三个工具,一个是宣传的平台:行业自媒体,一个是金融工具:产业基金,另外一个工具就是互联网金融。

(二)中药产业集群的产业链

中医药产业雏形:一个集药材种植、加工、仓储、销售、医疗、中药、养生、保健、中医药旅游及中医药影视、培训、药膳、日用品等衍生品开发等在内的多元化、综合性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链正在形成。 

中药产业数据统计

 

    2  2014年中药饮片相关数据统计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唯一的显性载体,中医药文化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能吸引中药材大健康产业链的企业到当地中药材产业集群来的方法:一是帮这些企业创新商业模式,让其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更好更快地发展。二是宣传帮其打造成行业大品牌。三是产业基金的金融支持,让其做强做大。四是市场,用产业基金建立中药材大健康产业链的全国性电商平台,让到当地来的企业有更大的市场。五是运用互联网金融工具,帮到当地来的企业转型升级更具竞争,将来能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3  2014年中药行业出口量相关数据

 

    (三)众赢合作社发展思路和目标

 发展思路:在各级党委、政府及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规范建网络,着力兴产业,发展带民富,合作促众赢”的发展思路,实施项目带动发展战略,全力打造道地中药材种植龙头企业,成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城镇化的发展。

(四)打造中药材产业链上的多个大品牌

“药材好,药才好。”引导中药材产业走向良性发展比企业短期的获益更重要。通过建立现代化的先进仓储和信息化的物流系统,通过GAP种植、从产地直接收购药材等办法,避免药材被硫磺熏蒸,从而在上游保障药品品质,逐渐形成了产地知名品牌。有了好药材大品牌的药材,中药材的持续高利润才有保障,中国的中药材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有了好药材,再帮助中药材大健康产业链上的企业打造自主大品牌企业。

综上所述,地区中药材产业集群的打造,第一步是宣传造势,让全中国人都知道当地怎么打造中药材产业集群;第二步招商;第三步融资平台:产业基金;第四步建立中药材电商平台;第五步用互联网金融工具帮企业发展;第六步帮地区产业链上的企业创新商业模式;第七步建立激励机制让到当地投资的企业家们成为优秀的企业家,帮企业家们打造狼性团队;第八步帮到本地区的企业资本运作:上市;第九步,引领地区中药材产业集群去拿下全球市场。用中国优质的中药材和中国文化造福于世界人民。

八、用互联网金融推动产业园区转型升级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产业园区已发展成为由不同种类、不同级别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旅游度假区、生态经济区等组成的遍及全国各地的发展局面,但也面临着环境污染、配套滞后、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步入“三期叠加”的新时期,过去产业园区的发展理念与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要求,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成为必然选择。

    近年来,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实施,我国经济区域不平衡的现状有所缓解,地区经济差距正在缩小,这客观上要求区域经济必须确立新的发展战略。而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推动力的产业园区探索转型升级路径尤其重要,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需进一步深入理解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涵,同时关注整个产业链的延长和价值链的升级。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很长一段时期内,一个区域的土地规划、城市规划、环境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各种规划均出自不同的部门,这导致的后果是各种规划相互冲突,既浪费了资源,不利于规划的落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以后要逐渐实现多规划合一。作为区域经济重要载体的产业园区在新的局面下也需要作出改变。

随着国家将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政策的深入,产业园区面对新的形势,在开发模式、产业选择、招商、运营服务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借鉴国内外有益的实践经验,通过研究总结,提出了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问题和路径,或许能够为园区快速发展提供解决之道。

(一)“瞪羚企业”受园区青睐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各个产业园区需要有独特的竞争优势,才能吸引企业、聚集资金、谋取发展,以往“大而全”定位已不适应市场需要。打造专业化、精致化的特色园区,将同类企业以及产业链条上关联密切的企业在园区聚集,培育和发展富有效率的专业化企业集群,形成具有发展规模化、土地使用集约化、资源利用效能化、产业配套系列化等特点的产业园区是大势所趋。

从企业生命周期看,“快速成长”是成功企业必须经过的一个发展阶段。微软、雅虎、苹果、谷歌这些曾经是快速成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都经历过这样一个阶段。产业界将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形象地比喻为“瞪羚企业”,其实质是高成长企业。

    大量“瞪羚企业”的出现意味着各类资源快速向新兴产业流动,新兴产业在较短时间内就可能形成较大规模。如中国互联网产业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实现了崛起,核心力量就是当时的“瞪羚企业”:搜狐、新浪、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

“瞪羚企业”是新兴产业形成的核心力量,也正是园区发展所需要的“强心针”。这些企业创新活力强,往往能够占领高端的技术,科技含量较高,能够走在行业发展的前沿,对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地区创新能力和创业活力,推动经济快速发展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目前,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重视“瞪羚企业”的发展。结合政府推动的科技创新战略,观察各地方政府扶持企业发展的方向和措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将会受到越来越多地方政府的青睐,也将逐步成为各地产业园区招商的重点。

(二)竞争着力点向投融资内容转换

产业园区在引进企业时,提供差异化的优惠政策一直是吸引企业入驻的关键,但随着招商目标由大型公司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转变,企业关注的焦点从优惠政策转换成为更能助推企业快速发展的投融资服务内容上。

产业园区未来将重点开展的投融资服务有:联合银行、证券公司和中小企业创业板等帮助企业上市;设立基地创业投资专项基金;与国内外知名的风险投资机构成员建立联系、开展合作,向园区内引入国际专业风险投资机构;开展投融资担保业务,借助国家中小企业转贷款平台,在园区设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业务窗口。

随着投融资服务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产业园区按照企业发展阶段提供不同的投融资服务内容。

目前,北京、上海等地的产业园区已在提升投融资服务内容方面走在了前列。北京中关村示范区在20131213日,面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领域早中期创业企业发布了云天使基金、中云融汇基金和大数据实验室孵化基金3只产业投资基金,以此抢抓大数据发展机遇,着手布局大数据产业。而上海则将目光聚焦文化创意产业,由上海市委宣传部、浦东新区政府于2007年共同成立了上海市东方惠金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面向文化创意产业提供金融服务。

(三)“拼服务”成为竞争胜出法宝

产业园区间竞争日益激烈,“拼服务”已成为园区运营者间竞争的共识。随着产业升级和竞争的加剧,未来,“服务好”将成为园区运营者竞争胜出的法宝。

一个园区的服务好坏标准,反映在园区的服务水平和服务业态的完善度,包含基础条件和综合服务能力两个方面。

首先,基础条件反映产业园区的整体软硬件基础环境,从最基本条件反映园区服务环境水平。基础条件如园区所在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软硬件环境通过平均租金衡量;服务设施、公用服务平台是园区提供服务的载体,提供入驻企业所需的服务环境。

  其次,综合服务能力反映的是园区的专业服务功能和满足客户的情况,综合服务水平的提高对企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如,物业服务、网络信息化服务等专业化服务为入驻企业的稳定运营和成长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客户满意度服务是入驻企业对园区管理方综合服务水平的有力评定。

  “产城融合”的提出,就是因为园区服务跟不上,生活功能滞后于生产功能,居住、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薄弱,居民生活区、城市功能区、产业园区衔接不足,制约了城市的发展而提出的对策。越来越多的产业园区开发商意识到,产业园区应从纯粹用于地方招商引资的产业园区,逐渐向集工业与生活一体的新型城市综合体转型。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产城融合将促进产业与城市协同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的有机整体。通过提升服务,产业园区将强化与城市功能的耦合,加快产业设施、居住设施、配套服务设施的合理布局,逐步从居业分离向协同并进转型,从单一的生产聚集区向集生产、消费、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区转型。产业复合、规模适当、职住平衡、服务配套的模式将会成为产业园区日后的发展方向。

九、互联网金融时代如何构建新型产业生态

(一)开发区产业基金将逐步推动全国产业联网

产业基金规模从几亿元开始,几年后的若干期后就能达到千亿元或更多,随着产业基金规模的增加,产业基金就可以在全国整合更多的资源和基地,先将全国的资源和基地联网,再帮新区的企业进行全国性联网,这样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扩大市场占有率。当全中国的基地联网成功后,就可以进一步到全球整合物流资源,建立更多的基地,真正将产业园和园内企业打造成为全球一流的物流品牌,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就是管理好产业基金。只有产业基金能带给投资者持续的丰厚回报,产业基金的影响力才会越来越大,整合的资源才会更多,产业基金才能发展壮大, 才能成为中国产业基金的“黑石”,成为中国园区产业的无冕之王。

    因此,产业基金必须找到金融专家来指导管理,基金的运作交给有丰富投资管理经验的金融专家指导的市场化管理团队去做。就会大幅提高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园区打造成为中国及世界的一流园区,留住并吸引更多的企业到园区来投资。

在流动性过剩的今天,谁会运用金融创新的工具,大量的资金必然会流向谁。

用金融创新在中国未来城镇化的进程中突破地区经济的发展瓶颈,在运用金融工具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达拉特开发区必将成为园区行业中世界领先企业的集散地。

(二)新型园区的十大特点

  1.丰富的多元化空间(Rich in Diversity

  不同发展阶段的科研企业对办公空间的要求不同,产业园区必须打造丰富的多元化空间来满足企业需求。

  2.鼓励交流的场所空间(Encourageing Interaction

  智慧的碰撞能够激发创新的火花,产业园区应该为科技人员创造开放的交流空间和环境。按照从开放空间到半开放空间、到半私密办公场所的空间序列来组织建筑功能布局,结合开放的室外活动场地及休闲娱乐设施,给园区从业人员创造积极的交往空间,实现“汇聚人才、鼓励交往、激发创意”的目标。

  3.多学科知识群体与创新型功能社区的就近结合(Proximity of Multiple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Uses

  智力资源是产业园区成功与否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4.资源与设施的共享(Shared Resources and facilities

  产业园区应该提供一些公共平台,以降低企业的办公和创新成本。如充分利用政府政策资源支持,在园区内设立开放的GLPGMP实验室、网络视频会议室、公共展示平台等共享设施,可以使创新研发团队充分利用共享设施的优质资源,实现科研课题与产品之间无缝对接,信息与资源共享。

  5.吸引人的休闲设施(Amenities

  园区的休闲,不同城区,“小而美”,有感觉即可。

  6.最先进的基础设施(State-of-the-art Infrastructure

  7.灵活的变通能力和适应性(Flexible and Adaptable to Change

  除按照国际标准满足科研办公人员的空间利用效率之外,还应最大限度地在建筑功能布置上确保灵活性和变通性,使建筑功能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均具备最大限度的空间分割和灵活改造的余地。按企业成长轨道、企业生产功能去安排建筑空间,并提供卖方信贷与契约,让客户“尖叫”。

  8.发达的公交运输系统和宜人的步行环境(Transit and Walkability

  9.城市化的社区空间(Urbanity)

  应倡导郊区城区化,园区社区化两大开发理念,通过招商及政策扶植,鼓励城市商业业态及社区商业业态在园区内落地。

  10.园区的智慧管理(Wise Management of Science Park

  依托智慧城市管理理念,从交通及停车管理系统、智能化安防系统、社区监控系统、智能化办公平台,并结合IBM提供的企业咨询与培训服务,全力打造智慧型新一代园区。由园到城,郊区城区化,园区住区化,让企业、员工克服距离感,这是人本。

    新型产业园的核心工具是互联网金融,运用互联网金融工具重塑新的经济模式,并帮园区的企业解决资金、市场、人才、品牌、技术等发展难题,将园区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产业集群。

 

 

 

[政府部门]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 科技部 | 商务部 | 文化部 | 公安部 | 民政部 | 新闻出版总署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 | 中国工程院 |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 | 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注册管理中心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 12321举报中心

[国际组织] ITU | ICANN | ISOC | IETF | APNIC | APNIC | IEEE | CERT | IGF | SPAMHA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