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咨询 >> 研报发布>>研报发布: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三)

研报发布: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三)

更新时间:2022-11-08 11:07:30  

3、中国个人财富的结构特征

在市场机构积极主动的引导和自身持续不断的实践学习中,高净值人士的财富管理观念更加成熟,投资风险偏好更趋稳健,财富目标也更加多样,导致其在资产配置和服务需求方面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2011年,我们对个人投资者商业理财产品的需求差异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了问卷调查,选取3家商业银行,对其理财客户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500份,收回300份,整理后的调查结果如下:

序号

调查项目

选项

答案

比例

1

理财产品的构成

A

债券货币型理财产品

37.33%

B

结构型理财产品

9.33%

C

信贷类理财产品

47.67%

D

私募股权型理财产品

5.67%

2

产品跨度期限

A

小于3个月

19.33%

B

3-6个月

26.67%

C

6-12个月

40.33%

D

1-2

10.00%

E

2年以上

3.67%

3

理财产品投资人的动机

A

长期财产保值/增值

19.67%

B

短期财产增值

55.67%

C

资产投资的一种配置

9.00%

D

专业人士帮我理财,省心

4.33%

E

兴趣爱好

11.33%

4

投入资金在可支配资产中比例

A

10%(含)以下

45.33%

B

10%--30%(含)

31.67%

C

30%--50%(含)

19.33%

D

50%--100%(含)

3.67%

5

理财产品的损益

A

-10%以下(含)

7.67%

B

-10%0%(含)

18.67%

C

0%10%(含)

62.33%

D

10%以上

11.33%

6

投资人选择理财产品的影响因素

A

预期收益率

54.00%

B

投资期限

7.67%

C

起点金额

3.67%

D

是否保本

34.67%

7

是否需要介绍产品风险评估结果

A

非常有必要

89.00%

B

视当时的需求而定

3.67%

C

没有必要

7.33%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投资者更偏爱于信贷型理财产品(47.67%)和债券货币型理财产品(37.33%)。究其原因,我们发现投资者的购买理财产品主要是寻求个人或家庭财产的长期保值或增值和寻求短期财产增值。我国的大部分投资者都是风险厌恶者,往往愿意选择安全性和流动性较好而收益性较低的产品。在各种金融产品中,个人理财产品的安全性较高,流动性适中,收益性属于中间水平,从投资者的需求角度出发,可以满足大部分风险厌恶者,对不愿意承担投资风险,又希望获得比传统储蓄更高收益的投资者非常具有吸引力。

而当前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中:①信贷类理财产品:稳健第一。对投资者而言,信贷类理财产品就是让储户在与银行分担部分风险的同时,可以分享到息差带来的额外收益。虽然收益只比储蓄利息高出一些,但从资金流向来看,信贷类产品主要投向的是银行优质信贷项目,安全系数较高,从2004年以来就鲜有违约记录,是投资者抵御风险的首选工具。②与信贷类理财产品相比,债券与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收益稍微低于信贷类产品,但它的流动性更高。一般最长的投资期限1年,最短的几天。以同样投资期限1年的产品看,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产品的年收益约在3.5%-4%,比信贷类产品落后0.5%。从稳健性来看,债券与货币市场类风险低于信贷类产品;③结构性理财产品:突破零收益。有关数据统计,在到期的所有理财产品收益排行榜上,前20位中结构性理财产品占据了19款,在各类理财产品中遥遥领先。

纵观去年银行理财市场和今年货币政策形式,今年银行理财需盯紧以下三个主题:一,信贷类产品热度不减。目前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发行量已经几乎占到市场一半的份额,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因其可观的收益率成为投资者青睐的品种。二,结构类产品力挺黄金。三,私募股权理财产品作为新的保本保收益的产品,正在成为潜力最大,最受投资者欢迎的理财产品。

中等风险偏好的高净值人群占比增加

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中国高净值人士对风险的认知更为深入,风险偏好上表现得更加成熟和稳健。通过调研分析,我们发现约70%的高净值人士倾向于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获得中等收益,较2011年明显提升(增加约10%);同时,倾向高风险高收益和倾向低风险低收益的人群占比均有所下降。一方面,部分曾片面追求高收益而忽视风险或对风险认知不够的人们在金融危机中遭受了损失,在受到市场的教育后逐渐地认识到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产品选择方面逐渐回归到风险特性与自身承受能力相适应的产品,减少了高风险高收益产品的比重;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在政府大力刺激下迅速增长,投资市场逐渐回暖,金融危机中减仓转而持有高流动性低风险产品进行保值的投资人开始适当配置中等风险产品,以博得较高收益。

中国个人境外资产增长迅速

近年来,中国个人境外资产增长迅速,2009-201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约100%。其中,作为中国个人境外投资主要目的地的香港,2009-2011年来自大陆的个人投资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70%,资产规模占中国个人境外资产的一半以上。2012年,随着高净值人群进一步全球化资产配置与投资移民的需要,预期境外投资将进一步高速增长。

接受调研的高净值人群中近60%的人士已经完成投资移民或有相关考虑。这一行为在可投资资产规模在亿人民币以上的企业主中表现尤其明显,约27%的受访者已经完成投资移民,而正在考虑的受访者占比也高达47%。子女教育是中国高净值人士进行投资移民的首要原因。

对于中国高净值人士而言,伴随投资移民问题而来的是对境外资产管理问题的关注。中国高净值人群境外资产占财富的比例正在逐年攀升,从2010年的16%上升至2011年的19%,引发了高净值人士对于境外资产管理的一些特殊需求。调研中发现,约45%的高净值人士表示取得投资移民身份后,如何进行双重身份下的税务规划成为主要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有约40%的高净值人士表示希望得到有关如何寻找境外合适的投资产品和机会、如何合理分配境内外资产比例的建议。

财富目标更加多样

“创造更多财富”和“高品质生活”依然是高净值人群追求的主要财富目标(两项占受访者所提及的财富目标总数比均超过20%)。同时,高净值人士对财富安全、财富传承、子女教育、个人事业/企业的发展等其他财富目标的关注程度都有所提高。

三、财富管理机构的类别和排名

1、中国财富管理机构的类别和数量

参与个人财富管理的机构有银行类、证券基金类、信托类、私募类、保险类、第三方理财机构类等等。每个类别下又都有很多的参与机构,比如银行类中,有工、农、建、中、交等私人银行。

2、各类机构管理的个人资产规模、特点和发展方向

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在经过了10余年发展之后形成了基金、券商资管、保险资管、信托和银行理财等多类别投资管理机构激烈竞争的局面。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正由“萌芽期”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目前,由于资产管理机构受到不同监管部门和不同法律、法规的约束,在产品设计、成立方式、投资范围以及销售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如何利用综合性金融平台的优势形成差异化的产品线已成为各券商资管共同思考的问题。

各类资产管理机构概况

券商资产管理部门——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基本属于先发展后规制,先混乱后有序。虽然经过2010年和2011年上半年相对较快的增长,受托资金规模达到了约2819亿元,但仅相当于公募基金约1/10,在整个资产管理市场上的影响力微弱。

基金管理公司——经过十几年的时间公募基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经历了股票市场的牛熊交替后资产净值稳定在2.5万亿元左右。基金业的销售渠道因长期被银行垄断,致使基金业对银行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由此给基金业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制约。随着专户与一对多等类私募理财业务的推出,基金的创新发展有了新的突破口。

商业银行——与保险、基金相比,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起步相对较晚。银行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转型的重要内容,通过银行理财产品,银行既留住了客户,又创造了效益。银行理财产品以其流动性好、收益稳定、安全性高的特点吸引了大量个人投资者。截止到2011年年底,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全年已突破两万款,总规模达近17亿元。

信托公司——信托以其在投资范围广泛、制度灵活等优势,吸引了大批高净值客户,成为资产管理行业的一股新生力量信。信托公司目前的赢利模式以渠道提供商为主,在资产管理方面主要依赖同银行、保险、券商等其他金融机构及投资顾问的合作。信托业在2010年和2011年飞速发展,截止到2012年第一季度末,信托资产管理规模已突破5万亿元。

3、财富管理机构的分类排名情况

在对每一类机构进行排名时,还可以选择不同的参照标准排名。例如,按照个人储蓄规模,商业银行会有一个排名,按照财富管理功能(持有牌照数)排名,私人银行会有另外一个排名。基金类财富管理机构按照管理个人资产规模会有一个排名,按照业绩也会有一个排名等等。其他类别的财富管理机构也是如此。综合研究表明:目前国内的财务管理机构的财富管理能力都不强,主要原因是没有一流的金融投资专家加盟;所以,财富管理机构的排名每年都在变,这就给了农行机会,农行只要聘请一流的金融投资专家加盟,很快就能形成农行财富管理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国内一流的财富管理机构。

[政府部门]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 科技部 | 商务部 | 文化部 | 公安部 | 民政部 | 新闻出版总署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 | 中国工程院 |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 | 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注册管理中心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 12321举报中心

[国际组织] ITU | ICANN | ISOC | IETF | APNIC | APNIC | IEEE | CERT | IGF | SPAMHA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