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研报发布>>《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研究报告》(一)

《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研究报告》(一)

更新时间:2015-07-27 09:50:09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开始同金融行业相互结合,迎来了互联网金融时代,其汹涌浪潮迅速涌向证券行业,并对证券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互联网金融是指撇开传统金融中介而利用互联网成为金融中介,它只是传统金融在监管之外的一种生存形态,而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从而实现交易成本的降低和市场效率的提高。国家经济转型和深化经济改革的大环境给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条件,以互联网为媒介的金融。互联网金融来袭,传统银行业战战兢兢,想方设法迎接挑战。在银行业燃起了烽火之后,证券业的烽火也为期不远了。眼看着互联网金融机构到处跑马圈地。证券公司如何迎接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挑战,并运用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

    一、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的有利影响

   1)由于交易主体和交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以及虚拟化和成本的缩减,互联网金融会使证券行业的价值增长速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同时互联网金融还会改变券商业务模式,催生网络经纪等新业态,这将带来新的竞争机会,使得未来竞争更加复杂化。

   2)互联网与证券行业的结合,对于市场的拓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券商可以升级目前的运营模式,将服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其次由于互联网的优势,地域限制对证券产品的销售进一步缩小,券商有了更广泛的营销空间;再次网络有着庞大的高学历客户群体,这更为证券行业奠定了更广泛的优质客户资源。

   3)对于券商自身经营而言,网络平台相对以前的实体网点无论从从传播的速度以及影响面来说都有较大的优势,特别是从营销的成本角度来看,互联网的全面融入,大大改善了营销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现状,人海战术的营销模式已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互联网金融的积极作用正在逐步显现,互联网券商凭借着低成本覆盖将成为未来的一种趋势。

   (二)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的不利影响

   1)证券行业开展互联网金融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比如现在流行的APP软件终端,还处于进一步完善阶段,其对于互联网的了解和技术运用还不够全面,产品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因此就目前情况来看,券商在这方面的投入和研发还需加强。所以证券业要以互联网为媒介开展业务,技术运用和数据的安全和数据的处理都是较大的挑战。

   2)由于互联网金融在国内出现的时间较短,市场环境还不够完善,特别是目前的一些证券法规和监管红线与券商要实现的互联网金融存在一定的冲突,这也一定程度阻碍了证券行业的发展。对于互联网金融,虽然国家出台了一定的鼓励政策,但是却没有制定一套完善的法律来规范这一领域;另一方面,对于新的模式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这样就使得证券市场环境较为混乱和无序,增加了证券经营的风险。

   3)互联网证券的出现,将会导致券商的盈利情况不容乐观,直接结果是佣金费用大幅下降,但由于我国的监管较为严格,所以实质上互联网券商的大战还未全面打响,目前还未对行业造成严重的负面冲击。因此券商在今后只有发展高边际收益率的创新业务,降低对传统业务的依赖,逐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才能避免在新一轮的洗牌中被淘汰。

    ①在互联网金融来袭时,证券公司受到的影响程度及时间先后会有所不同。对券商而言,虽然目前不会对自己的主流客户形成分流,但互联网金融提醒了券商对长尾市场的重视,同时应加快对高端核心客户的服务层次,拓宽自己的护城河。

②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推进,经纪业务首当其冲。对于券商而言经纪业务仍是券商重要的收入来源,也是资管业务、创新业务的基础。当前换手率和市值上升面临瓶颈,网上开户即将落实,互联网公司开展经纪业务也只需监管者应允,彼时纯通道业务竞争更激烈,佣金面临下行压力。

③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券商的发展将是一个定位差异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券商将依据自身禀赋进一步分化,强者恒强与创新者逆袭都符合演进逻辑。证券公司应冷静、理性地透过成功互联网企业的形式和表面,探究属于自己的互联网金融时代下的创新策略。

 

(三)券商行业创新驱动与转型升级

1、证券行业竞争现状

1)证券行业发展不同阶段证券公司之间的竞争关系

我国证券行业是在特殊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由于证券公司经营环境不同,在证券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证券公司之间的竞争关系也有着很大的不同。

   第一阶段(1981—1990年),证券行业初创时期。为了适应国债发行和交易以及股份制试点改革的需要,催生了中国第一批证券公司。到1988年底,全国共有证券公司34家,证券交易柜台100多个,初步形成了证券专营和兼营机构共存的证券公司格局。

这个阶段,我国证券公司业务经营重点总体上是以各类债券为主,而且由于没有建立集中统一的证券交易所,经营方式以柜台交易为主,业务竞争性不强,不少证券公司处于区域垄断状况。

第二阶段(1991—1996年),证券交易所的建立为证券业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两大交易所的设立和证券市场发展,证券公司数量迅速增加,规模迅速扩大,业务范围也迅速扩张。1995年《商业银行法》确定了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格局。

在证券市场发展初期,由于证券交易量爆发式增长,证券公司处于卖方垄断地位,通过简单的规模扩张,提供低水平的通道服务就能获得丰厚的利润。随着证券公司数量不断增加,行业竞争性开始初步显现。但是由于业务单一,券商之间的竞争仍然属于市场竞争的初级阶段,主要以低级的竞争手段为主。证券行业总体上仍不能满足证券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行业服务供给不足,开户、交易需排队,发行股票实行额度制,证券行业竞争关系仍然带有不少区域垄断的特征。

   第三阶段(1997—2001年),行业快速发展期。199711月,中国人民银行对证券公司的监管职责移交中国证监会,理顺了我国证券公司监管体制。1998年底颁布了《证券法》,并于199971日起开始实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证券市场和证券公司的发展,证券行业初步形成了以综合性券商为龙头,以经纪类券商为基础的梯队结构。

经纪业务电话委托、无形席位等交易方式推陈出新,投行业务通道制实施,打破了传统的区域垄断,市场化的行业竞争关系初步建立。由于监管制度推动,开始出现一些大型证券公司,但大型券商与小型券商在竞争的层次和水平上没有出现实质性的差别,仍然是传统的通道竞争和价格竞争,竞争手段比较低级粗放,甚至有不少违规行为,埋下了风险隐患。

  第四阶段(2001—2007年),风险集中爆发与综合治理。2000年以后,伴随着《证券法》的正式实施和证券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中国证监会提出了证券市场发展和监管的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在市场化大潮中,证券公司数量快速扩张,最多时曾达到130多家,其中包括合资券商。证券公司纷纷增资扩股,规模迅速扩大。浮动佣金制和股票发行保荐制度的实施,使券商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得以真正形成。

但是,随着网络股泡沫的破灭,证券市场步入了持续4年多的熊市。不少证券公司为了生存,在一级市场挣不着,二级市场没得挣的情况下,铤而走险地违规经营,行业风险集中爆发。证券行业一度陷入全行业亏损的境地,使券商之间的生存竞争日趋激烈和残酷。

20048月,中国证监会开始按照扶优限劣,分类监管的原则对证券公司实行综合治理,创新试点券商获得了优先发展机会,包括业务创新和托管收购的机会,证券公司之间的竞争开始呈现全新的格局,竞争的层次和手段不断提高。在持续熊市过程中,券商为了生存和发展,积极探索业务转型。浮动佣金制的实施,股票发行保荐制度的实行,使券商开始逐步从传统的通道竞争模式向更高层次的服务竞争模式转变。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即任何行业都存在竞争,行业发展离不开竞争推动,同时行业发展也促进了竞争层次不断提高。在市场达到均衡状态和最优竞争效率之前,竞争仍会继续。监管制度变革对我国证券行业的转轨和竞争关系的建立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证券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①集中度分析

集中度是量度市场结构的主要指标,集中度的变化将直接反映市场的竞争状态变化。集中度的基本概念是行业内处于前几位企业的生产、销售、资产或职工的累计数量(或数额)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生产、销售、资产、职工总量的比重。

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竞争和完全垄断四种不同的市场结构,集中度水平是不同的。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下,企业的竞争行为和采取的竞争策略也有所不同。日本著名产业组织学者越后贺典教授将产业的垄断和竞争分为五类,分别是A型(极高寡占型产业),CR1≥70%B型(高寡占产业),CR3≥80%C型(中寡占产业),CR10≥80%D型(低中寡占产业),CR10≥50%E型(低集中产业),CR10<50%

   近年来我国券商证券经纪业务的市场集中度是稳步提高的,但仍然属于低集中度水平,具有完全竞争的特点,价格竞争是主要竞争手段,谁也主导不了市场,形成主导优势。客户选择证券营业部开户投资的理由,主要是离家近、已经习惯了、与工作人员关系熟悉等,券商服务还没有成为客户选择的关键性理由。这也说明了经纪业务竞争格局尚未完全最后形成,还没有达到均衡状态。券商之间的佣金价格战还会持续下去,只有当整个行业只能获得社会平均利润水平,大部分券商难以生存下去,才会停止。

   投行业务的市场集中度水平在2007年较2006年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2007年证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所致,但总体上投行业务已经形成了准中寡占竞争的格局,少数大券商形成了较强的市场影响力,在融资额较大的项目上少数大券商在业务上好像达成了默契,其他券商很难插足。大部分券商只能承揽一些区域性的小项目维持生计。即使在行情火爆的2007年,仍有近一半的保荐机构没有开张。

   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由于尚处于发展初期,竞争格局尚未形成。

   从证券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看,集中度还将进一步提高,未来将形成寡头垄断市场。整个行业将形成三个梯队:

第一方阵:3-5家,规模大,全国性,业务品种全,具有超强竞争力。省委、省政府要求华泰在十一五期末进入行业第一方阵,就是这个概念。

第二方阵:10家左右,规模较大,全国性,业务特色明显,在某些领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第三方阵:数量众多的区域性特色券商。

市场集中度趋于提高的原因:

·根据国外成熟证券市场的经验,成熟市场集中度普遍较高,特别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资本市场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为超大型证券公司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美国证券业证券承销前五位券商的集中度高达90%,我国券商投行业务集中度提高仍有空间。从全球范围看,有影响的大券商不超过10家。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估计,中国在十年之后,可能出现5—6个占领市场份额共60%以上的大型券商,形成寡头垄断市场,目前券商中的三分之二将被淘汰出局。

·集中度提高的内在动因。决定一个产业集中度的最基本因素是该产业的市场规模和规模经济之间的关系。每个企业都追求规模经济,但产业的市场规模不是无限的,有限的市场规模和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动向碰在一起,必然造成集中和企业数目减少。

所谓规模经济,就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长期平均成本趋于下降,收益递增。规模经济的形成,既有技术工艺上的原因,标准化专业化简单化的原因,也有原材料的节约和充分利用。证券行业是规模经济效益十分明显的行业,一般工业企业规模经济的形成不仅受到社会对该产品需求总量的限制,而且受到消费者对产品规格、款式和质量等不同偏好的限制,而证券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产业,服务产品更易复制和无限延伸,更易形成长期平均成本下降和边际收益递增的趋势。在市场竞争中,大券商更容易形成竞争优势,今年以来股市行情持续下跌,交易量萎缩,不少中小券商已经开始出现了亏损,主要原因是牛市中运营成本大幅上升,而收入大幅下滑。从整个行业角度看,大中型券商虽然成本提高不少,收入出现下降,但成本还不至于高过整体经纪业务收入。

·其他原因。根据美国学者贝恩德调查,美国20个产业中,过半数产业前四位最大规模的企业均未达到规模经济,说明还有其他因素。

促进集中的因素还有:企业趋向垄断的意向、企业的推销活动、进入壁垒、金融上的原因等。

阻止集中的因素有:市场扩大、维护企业主权、政策和法规作用等。

从证券行业来看,分类监管使优质券商和大券商在竞争中的优势不断增强,促进了行业的分化整合。近期管理层陆续颁布了《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规范证券营业网点的规定》等一系列规范证券公司发展的规章制度,证券行业全面进入了常规监管阶段,分类监管政策得以逐步落实,如放开对排名靠前、部均交易量最大的券商新设营业部,允许优质券商试点非现场开户、鼓励优质券商实行兼并收购等措施,都将使行业两极分化更加加剧,中小券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

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对行业竞争的影响和对策:首先是行业两极分化,券商苦乐不均。其次,寡头在未来竞争中将成为行业领导者,可以攫取超额垄断利润,而大多数券商只能成为行业跟随者,利润水平低于行业平均水平,随时都有被兼并收购的危险。因此,券商应抓住目前市场格局未定的有利时机,积极抢占市场,扩大市场影响力,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②差异化竞争

证券公司所提供的产品是证券的发行、经纪服务,存在差别化。探讨此问题能反映目前证券业务市场的竞争强度以及市场细分程度,同时,分析证券业务差异化变化趋势将对证券业竞争发展有一个较清晰的判断。

   所谓差异化,是指企业在所提供的产品上,造成足以引起买者偏好的特殊性,使买者将它与其他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相区别,以达到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具体包括真实或客观的产品差异(产品的性能和设计差异、销售的地理位置差异等),人为或主观的产品差异(买方的主观差异、买方的知识差异以及卖方的推销行为造成的差异等)。产品差别化影响买者的需求偏好,其结果是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减少了替代性,带来市场竞争的不完全性和寡占或垄断。可以用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来量化差异化的能力和水平。

在现实经济中,完全无差别的市场基本上是不存在的,但不同产业的产品差异化程度不同,不同的产业属性决定了该产业的产品差异化程度。根据不同产业的产品差别化程度,产业可分为高度差别化产业、中度差别化产业、轻度差别化产业和产业差别化可以忽略的产业。产品差异化程度与产业集中度呈正相关关系。在同一产业从始创到成熟的发展历程中,产品差别化程度演变规律一般是由小到大。

   差异化对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一是可以创造需求,增加需求,降低需求的价格弹性;二是可以促进服务价格分化;三可以使行业进入壁垒提高,对新加盟的证券公司,差别化程度越高,进入壁垒越大,进入代价越大。最终将促进行业分化和市场集中度提高,服务价格差异化将造成证券公司利润率水平分化,处于竞争优势的证券公司将凭借价格优势和成本优势,享有较高的利润率水平,而处于竞争劣势的证券公司只能取得较低的利润率。大证券公司的业务规模将越来越大,而中小证券公司的市场趋于萎缩。

差异化对企业的销路和市场占有率有很大影响,对不同行业和不同产品影响不一,一般说,对消费资料产业和服务业较为重要,对生产资料产业则不那么重要(因为买主是企业,是专家,许多原材料货物已实现标准化)。对证券行业的影响十分重要。如,美国排名第三的QUICK REILLY的交易手续费只有美林的27%。折扣经纪商在提供投资服务的质量和数量远不能与美林相比,美林的服务根据七个项目——服务范围、产品质量、股票研究、佣金收费、账户信息、安全运行以及共同基金运作的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一。由于美国经纪业务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交易手续费收取比例越来越低,一些证券公司开始探索提供咨询服务,同时按托管资产分类收费的模式,除交易手续费外,还发展出了年费制形式。年费收取的比例越高,提供的咨询服务内容越多。目前,美林的年费收入已占到经纪业务收入的50%,按不同资产按季收取年费,总体平均不超过托管资产的2%。而嘉信的年费收取比例就较低,总体约为0.75%,占其经纪业务收入的比例不足30%

(四)我国证券公司差异化竞争状况:

由于我国证券业集中程度较低,由此可以认为,我国证券业务的差异化程度也较低,业务同质化、趋同性严重,反映了我国证券公司竞争层次和水平还较低,也说明了证券行业差异化能力不强,易模仿,易复制。投行业务模式单一,就是发行承销。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产品种类也大多相同,与基金产品也没有明显的区别。后果就是恶性竞争,低水平竞争,影响和制约了行业发展。国内券商大都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行情好,券商的日子就好过,行情不好,就亏损累累。价格战、佣金战让红海变得越发鲜血淋漓。各券商普遍将争抢市场份额作为首要目标,不惜以牺牲利润为代价占领市场。为了在狭窄的业务范围中分得有限的几杯羹,不得不大打价格战、佣金战,进一步收缩了整个行业的生存空间。这种状况同我国家电行业二十年强的竞争状况十分相似。

与美国相比,其证券业集中度高于我国,其业务差异化程度也比我国高,美国投资银行业务专业化程度高,证券公司专注于某项或几项擅长的业务,如折扣经纪、自营业务等,在细分的市场内形成自身独特的核心优势,大证券公司在各项业务领域也是各有侧重,如美林擅长于组织项目融资和产权交易、摩根斯坦利优于包销大公司证券,高盛擅长与债券业务等。

以证券经纪业务为例,对美国证券经纪业务观察后发现,其业务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以美林为代表的综合型服务经纪模式,目标客户是证券资产50万美元以上,为个人和家庭提供多种交易方式和全面的理财服务;三是折扣经纪模式,为自主投资者提供网上交易和店面交易、电话交易等交易方式和标准化的信息产品;三是高折扣经纪模式,是纯粹的网上交易,没有任何信息服务,一般都是很小的经纪商。总体上说,这几类公司各有各的优势,有的强调服务,有的强调成本。折扣经纪商可以做的很大,比如,嘉信前几年经纪业务量曾经超过了美林。华尔街的业内人士认为,牛市时,后两类公司有优势;熊市时,财务顾问类的前两类公司有优势,但整体孰优孰劣现在还没有定论。

   20世纪90年代末,美林证券在经纪业务的行业领导地位受到折扣经纪公司如嘉信的严峻挑战,美林通过研究推出应对佣金折扣的竞争战略——“综合性选择Integrated Choice)的服务产品,即提供不同层次、多样化的专业咨询服务。美林把500万个个人客户、200万中小企业客户及其他客户分成重要优先客户、优先客户、最重要客户、富裕客户及集团雇员服务关系等不同类型,再由客户选择从完全自己管理到全权委托管理的不同的服务产品来确定计费标准。

美林针对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模式。既有针对愿意自己动手投资的客户的网上交易+研究和信息服务的模式,如:美林直接,也有传统的账户+研究和信息服务+金融顾问服务模式,如无限优势Unlimited AdvantageSM)等,还有委托理财性质的个人账户管理+金融顾问的模式,如美林顾问分散组合”(Merrill Lynch Consults® Diversified Portfolios)等。

   我国证券行业差异化程度低,市场不成熟,制度不完善是主要原因,没有为证券公司营造一个充分、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证券公司发展时间短、自身存在诸多不足是内在原因。如投资者结构不合理,交易品种少,投机气氛浓,难以针对不同财务状况、不同收益期望和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细分投资目标,体现证券公司不同的咨询服务水平。在证券承销业务中,过去的额度制、通道资源少,最能体现证券公司业务差异化的资产重组方案、确定发行价格以及上市推介方案成为次要的工作,非市场、价格的因素往往起主要作用。

目前,实行差异化的外部条件正逐步改善。各证券公司越来越重视特色经营,并积极探索实现差异化的途径。如国信证券在20056月推出金色阳光证券账户,打破了佣金费率随客户资产增加而递减的行业惯例,集合多种交易方式和多种理财服务项目,以客户需求为基础,以服务价值为标准,根据客户投资偏好方面的不同需求,为客户提供金通道、金智慧、金锦囊三个级别的服务,在2006年深圳市第二届金融创新奖评选中,金色阳光成为唯一获奖的证券经纪业务品牌。另外,招商证券推出了智远理财服务系列产品,长城证券推出财富长城证券账户,首期共推出六个产品。广发证券建立起了五大客户服务体系,包括VIP客户服务体系、金管家投资顾问服务体系、核心客户服务系统、E对一服务系统和E对一短信定制系统等。各大券商在投行业务方面也在尝试进行行业定位,有的券商专揽大项目,而有些券商以承揽数量众多的小项目为特色。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方面,随着市场创新步伐加快,各券商加大产品开发设计力度,力争形成各具特色的、内容丰富的产品线,与其他券商及银行、基金公司等展开竞争。

随着差异化竞争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证券行业竞争必然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券商业务创新,根据差异化竞争的要求,券商将加大创新力度,力争以形形色色的创新赢得差异化竞争的优势。二是市场细分,为投资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三是逐步形成券商经营特色和品牌。以国信证券、招商证券为代表的部分券商探索出一条品牌产品模式为主的新路子。

证券公司的蓝海战略:核心理念是超越竞争,以价值创新为基石,对价值创新同样重视,不是把精力放在打败竞争对手上,而是放在全力为买方和企业自身创造价值飞跃上,给客户带来新的价值和低成本。能够找到蓝海的关键因素是创新能力。在重视创新的同时要强调创新速度,只有最早进入蓝海的券商才能分得最大的利益,随着竞争对手的效仿和加入,蓝海最后还是会变为红海的。波特经典的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有三个途径,第一成本领先;第二目标集聚;第三差异化。蓝海战略有助于实现差异化,它代表着亟待开发的市场空间,代表着创造新需求,代表着高利润增长机会。实施蓝海战略,有助于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

3)开放与证券行业竞争

第二部分分析的是证券行业内部的竞争格局,没有考虑进入壁垒的因素。进入壁垒是影响市场竞争结构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包括制度壁垒、市场壁垒、技术壁垒等。过去证券行业制度壁垒很高,制约了新进入者,也限制了竞争。这一部分就分析证券行业对内对外开放对行业竞争带来的影响。

①混业经营与证券行业竞争

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经历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分业经营后,开始向混业经营体制回归。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要求混业经营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趋势已经凸显。

   混业经营意味着金融功能的竞争性配置将取代原来的机构性配置,对资本实力并不雄厚的国内券商而言,如何在国内商业银行和外资投行的夹缝中生存,将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

   在混业经营模式下,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金融控股型和全能银行型。金融控股型中,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并列成为某一个金融控股公司下的独立实体。全能银行制下,投资银行附属于商业银行,成为其中的一个业务部门或控股子公司。

全球排名前十大投资银行中,独立投资银行机构有美林、高盛、摩根士丹利、雷曼兄弟等4家,其余6家都为金融集团下的投资银行机构。其中,采取银行持股模式的有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瑞士银行、德意志银行,属于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有花旗集团环球金融、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国内外很多研究成果表明,无论是风险控制还是经营效益,金融控股公司模式都要优于全能银行模式。

A、混业经营对证券行业的影响

1996年商业银行进入投资银行的通道大规模敞开后,以及《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通过,美国投资银行业才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冲击。事实上,美国银行业特别是大型银行才是美国实行混业经营的最大受益者,特别是那些在全面放开前有幸成为混业经营试点的银行更是最大赢家。美国经验表明,绝大多数投资银行要想在混业经营时代生存下去,最好的归宿还是与商业银行结成联合体,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

   国内券商的选择:从1997年分业经营体制确立后,国内大多数证券公司都采取了独立发展模式,仅有为数不多的证券公司附属于某一大型银行或金融控股公司。其中又以金融控股型的居多,代表性的有招商证券、中信证券、光大证券、平安证券。

囿于国内法律限制,商业银行为了重返投资银行业务,采取了曲线救国的策略。比如,中国建设银行于1995年和摩根士丹利合作成立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2004年建行股份制改革后,已经将持有的中金股份全部转让给新成立的建银投资;中国工商银行与香港东亚银行合作,在香港收购擅长投资银行业务的国民西敏银行下属的西敏证券,合作建立工商东亚金融控股公司,从事香港和内地的投资银行业务;中国银行在英国设立进行投资银行业务的中银国际,实现业务的国际化等。

由于国际主流外资银行都已实现混业经营,受缚于分业经营的中资银行在国门打开后的全球竞争中将遭遇制度瓶颈。为顺应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一些国内银行已经开始在为混业经营时代的来临做准备。据悉,工行、建行和浦发银行已经成立了相应的投行部,其它国内商业银行也正在纷纷效仿。交行已经得到了国务院的特许,可以试点混业经营。最近,天津渤海银行也有意利用国家给予滨海新区的优惠政策,参与混业经营试点。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2007年的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进一步修订《商业银行法》,加快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议案。在实施客户保证金第三方存管时,券商将银行网点作为营销渠道,派人驻点开发客户,但一旦第三方存管工作结束,银行将不再允许券商驻点。

一旦混业经营正式登堂入室,中国证券业将再次面临重新洗牌,现有的业务格局和竞争态势将重新定位。相比证券公司,商业银行的资金、规模、销售渠道无疑具有绝对优势,国内商业银行对投资银行业务的渴求、传统银行业务的激烈竞争及面临的全球化挑战将使国内银行业加快布局证券业的步伐,中国金融业有可能走上美国曾经经历过的从银行持股公司再到金融控股公司的循序渐进的演化路径。在这个兼收并蓄的过程中,除了极少数证券公司能够凭借其雄厚实力、特色经营独立于该体系之外,大部分证券公司要么被同行兼并,要么被蚕食进金融控股公司缔造的金融帝国中去。

②外资券商进入与证券行业竞争

中国加入WTO对证券业开放的承诺:外国证券机构可以直接(不通过中方中介)从事B股交易,外国证券机构驻华代表处可以成为所有中国证券交易所的特别成员,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设立合资公司,从事国内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外资比例不超过33%;入世后3年内,外资比例不超过49%;入世后3年内,允许外国证券公司设立合资公司,外资比例不超过1/3,合资公司可以(不通过中方中介)从事A股的承销,B股、H股及政府与公司债券的承销和交易,基金的发起。

   2007年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国对证券业开放的承诺:同意取消对于外资券商进入中国市场的禁令,并恢复发放对包括合资券商在内的证券公司经营牌照;将QFII额度由100亿美元提高至300亿美元。在2007年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之前,允许外资券商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业务种类,包括证券经纪业务、自营业务以及基金管理。

2008年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夕,瑞信方正证券合资获得批准,华欧国际获得证券经纪业务牌照,同时中国证监会表示将对证券市场对外开放进行全面评估,表明证券行业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

   截至目前,共有华欧国际、中金公司、中银国际、长江巴黎百富勤(已经分手)、海际大和、高盛高华、瑞银证券7家合资证券公司,此外还有24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

   众所周知,我国本土券商都是在封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都实力不强,其竞争力、创新力均无法与国际投行相比。外资券商在专业化程度、国际化运作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将慢慢显现,特别是在投行业务和高端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方面,给国内证券公司带来新的挑战。再之,外资券商较好的风险控制能力是国内证券公司普遍缺乏的。尽管目前国内证券公司的风险控制意识已经大大提高,但是由于国内证券市场产品的单一,使得国内证券公司在风险控制领域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衍生品的不断丰富将极大地考验国内证券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外资券商在产品创新领域的丰富经验将给国内证券公司带来巨大挑战。目前国内创新品种仍然十分匮乏,这使得国内证券公司在产品创新方面的能力和经验十分有限,面对今后日益复杂的证券市场,国内证券公司不得不面对在产品创新领域经验丰富的外资券商。外资的薪酬待遇将对国内券业的优秀人才是不小的诱惑。

A、外资券商进入对证券业竞争的影响

   外资证券经营机构的进入,将使我国证券业发展环境发生较大变化。

   券商加速并购重组,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目前,国内证券公司普遍规模过小、资产质量差、资本扩张基础薄弱。截至2005年底,我国全部证券公司资产总和仅为3070亿元人民币,而美国高盛集团一家的总资产就是我国全部证券公司资产的18倍。面对外资证券经营机构的进入,国内券商之间的市场化并购将成为券商做大做强的模式选择。随着我国证券业国际化的推进,证券业内以获得控制权为目标、以全面参与国内证券市场为导向的外资并购高潮也将到来。在抢先布局国内证券市场的动力驱使下,国际大券商加快了对国内券商的并购步伐。国内券商也将加快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步伐,证券机构的数量将逐渐减少,资本规模将逐渐扩大,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行业专业化和差异化程度逐渐提高,市场趋于细分。目前国内证券机构普遍存在业务结构雷同、业务种类单一、缺乏创新能力的状况,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中国证券业的整体竞争力。中国大多数证券公司的业务目前还局限在传统的承销、经纪和自营等方面,只有一些大证券公司才涉及公司理财、资产重组、资产证券化、项目融资、投资顾问等业务。外资机构的进入,将为证券市场带来创新的业务和产品,较高的技术壁垒将使中国证券行业进一步分化,专业性分工将逐渐趋于明显。外资证券机构将在多个业务领域,尤其是在高端市场对国内证券公司形成强大竞争压力。

券商调整业务空间布局,创新盈利模式。目前我国券商很少涉足海外业务。我国许多面向国际市场的投资银行业务只能拱手让给境外券商。在发展战略与业务结构方面,合资证券公司将在我国证券业中率先建立一种新的业务渠道和盈利模式,为境内券商参与国际证券市场的竞争引路。从证券业发展的国际潮流来看,业务和收入的多元化是重要趋势。资产管理、投资顾问、理财等业务收入在境外券商的财务报表中所占的比重很高。而在境内券商中,这部分利润的比重通常较低。在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下,证券机构不能继续依靠既有的经营模式获利,而外方在新兴业务方面的优势将是合资机构产生利润的重要来源,中方与外方股东的组合将有助于推动和促成合资机构的战略与业务转型。

人才在短期内有向外资机构集中的趋势。证券行业最宝贵的资源就是人才。外资经营机构凭借其企业文化、品牌与资金优势,可以吸引人才,尤其是海外人才的加盟。其远高于内资机构水平的薪酬计划、完善的职业培训和激励机制,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都对内资机构从业人员有很强的吸引力。外资证券机构的进入,将吸引国内优秀从业人员加盟,从而使内资机构面临人才流失的困局。

[政府部门]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 科技部 | 商务部 | 文化部 | 公安部 | 民政部 | 新闻出版总署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 | 中国工程院 |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 | 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注册管理中心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 12321举报中心

[国际组织] ITU | ICANN | ISOC | IETF | APNIC | APNIC | IEEE | CERT | IGF | SPAMHA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