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俱乐部资讯>>《皓脉》苹果的产业链是如何打造的?

《皓脉》苹果的产业链是如何打造的?

更新时间:2017-08-25 13:00:30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皓脉》。本期《皓脉》跟大家聊一聊:苹果的产业链是如何打造的?

  苹果秋季发布会临近,A股苹果概念板块大涨,重燃了机构对苹果产业链公司的热情。

今年是苹果发布十周年,预计秋季发布会的时间在9月份。此次,苹果新机诞生于苹果十周年之际,无论是外观上还是性能上,都有很多可以关注的看点。

  8月初,苹果发布了2017年第三季度财报,主要指标均超出市场预期。第三季度营业收入454亿美元,同比增长7%,高于此前市场预期448.9亿美元,净利润87.17 亿美元,同比增加12%。财报披露之后,苹果在美股市场的股价一路攀升,再度刷新高点,目前,苹果市值高达8135亿美元。

在资本全球化、产业分工国际化的今天,为什么在苹果公司创造的产业奇迹背后,可以让消费者痴狂。

苹果公司产业链是如何打造的呢?

  苹果系列是“全球代工”的经典产品。乔布斯的公司只负责设计、技术监控和市场销售,而所有的生产,加工环节都以“委托生产”方式,外包给遍布世界各地的下游制造商。苹果公司说:“我们动脑,他们流汗;我们出思想,他们卖体力”。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以高技术专利和创意能力见长的跨国公司,都把廉价的加工环节和生产基地,像包袱一样甩给“打工国家”。

从苹果手机(iPhone)的产业链价值分布研究。从美国进口一部在中国组装的iPhone手机是178.96美元,其中闪存(24美元)和屏幕(35美元)是在日本生产的;信息处理器和相关零部件(23美元)是韩国制造的;全球定位系统、微电脑、摄像机WIFI无线产品等(30美元),是德国制造的;蓝牙、录音零件和3G技术产品(12美元)是美国制造的。除此之外,材料费用、各种软件许可证和专利费用,合起来近48美元。最后算下来,在中国组装环节的费用,不过只有可怜的6.5美元!这意味着富士康一类的公司,以及成千上万的中国劳工,从时尚而尖端的苹果手机里,只能分享3.6%的价值,按零售价计算不足2%

苹果的供应链优势

苹果利用供应链的大规模掌控优势,获得了显著的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形成宽广的护城河,用供应链封死对手的策略比较成功。苹果实际上只做产品设计、后台运营及部分分销。在更长的产业链条上,分布着材料采购、技术采购、代工、应用开发、运营商分销等多种产业的千万家企业,未来科技行业的竞争就是供应链的竞争。苹果最大的投资在产业链上,对供应链的掌控能力越来越强大,最好的公司都在为苹果服务。富士康除了员工,都是苹果出钱买的,苹果能够从大规模生产,获得更低的价格和技术优先使用优势,独享最新技术1-2年,因为,每一项投资都具有保护性。苹果永远会在自己的角度上独享最新技术和最好的用户体验,这使苹果的产品形成了足够的差异化优势。苹果特殊的产业链管理,让苹果自身获得产业优势同时,其供应商也能够借助苹果的高成长和资质认可度,实现技术提升和规模扩大,因此,供应商都在努力进入苹果产业链,成为苹果的供应商。

苹果的技术优势

苹果是拥有硬件、软件和操作系统全部产品体系的公司,能够凭借强大的硬件、软件和工业设计能力,为用户创造独一无二的体验,是苹果的魅力所在。2007年推出iPhone,使其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一个分界线。当时,iPhone刺激使用者,使用了比其他手机终端,高出50倍的流量,移动互联网终于找到了一个能落地的合适载体。乔布斯设计的广告词是,重新发明了手机,揭示了护城河本质,苹果的利润根本在于对手机、平板电脑,以及下一个终端的创新。

苹果的生态链系统优势

企业竞争力一个重要的来源,就是企业打造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竞争,已成为产业竞争的焦点。如果,这个生态系统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就能带来强大的网络效应。庞大的生态系统,能够提供完整的用户体验,提高用户的转换成本,增强用户粘性。生态系统以硬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应用服务等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构成。

从生态系统上看,苹果在iOS和安卓android系统生态的竞争中,利用自有设备生态拥有了先天的竞争优势。

当年苹果在与IBM和微软竞争的时候,犯了致命的错误,即对为苹果硬件开发应用软件的厂商,征收了高额的许可费,因此,导致苹果硬件上的应用软件稀少。如今苹果已经汲取了这个教训,iOS上软件应用开发的许可,基本上是免费的,得到了应用商店中超过百万的海量应用;Mac操作系统也是免费自带的;随着苹果硬件设备的普及,开始免费提供一些通用的应用软件,比如2013年的iWork免费后,颠覆了办公软件收费的商业模式,事实上,苹果通过软硬件一体化,正在逐渐侵蚀了微软的生态系统。科技界原来的规律是,做设备的利润非常微薄,而软件厂商则赚得盘满钵满。苹果似乎有意改变这个游戏规则,它的毛利率接近40%,这是通过将创新和创意,赋予进自己的科技产品中所带来的。苹果不是只靠软件盈利,利用软件免费的模式,来促进设备的销售和普及,能够增加收入的同时,强化生态链,还能扩大了用户数,增强了网络效应。当前,还没有人能够挑战微软操作系统的霸主地位,但是随着Mac设备的普及,苹果对微软将构成强大的威胁。

苹果以自有设备为核心的方式,让苹果有硬件的控制优势,结合自有软件平台发展自己的生态链,拥有了对手无法复制和渗透的强大竞争优势。这就是自有设备生态的红利,它是苹果可以颠覆“唯市场份额论”商业逻辑的秘诀,从目前看来该优势将持续下去。

苹果的网络效应

苹果的生态链利用先发优势,得到了很强的网络效应,构筑了很宽的护城河。网络效应是指随着用户人数的增加,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也在提高,是公司护城河的重要来源,例如微软的windowsoffice,凭借先发优势,具有了很强的网络效应,用户习惯难以改变等因素,使其他厂商难以进入和替代。在推出iphone前,苹果就有数亿iTunes平台用户,以及利用iPodiTunes,通用音乐产业链经验。随后App Store应用商店的建立和受iPad平板电脑的加入,逐步搭建起苹果的生态链,使得整个苹果模式日趋圆满。

在苹果的生态链中,用户和应用程序平台相互促进,用户越多,网络效应就越大,就会吸引更多优质的应用开发者,开发出更多、更好的应用,同时反过来,应用越丰富、质量越高,就会吸引更多的用户。这个经济模式和模式的边际与传统经济不同,它的边际效应是递增的。

苹果拥有的用户无论从用户的使用习惯、对产品的忠诚度和购买力,等方面都有非常强的网络效应。由于苹果的用户质量更优、生态系统更简洁、产品终端少而精,应用开发者在iOS生态中,更容易赚钱,这些也会带来更强的网络效应。2013年苹果iOS账户已经超过6亿,其中大部分都绑定了信用卡,他们都属于高端用户。对比之下,三星一年也卖这么多手机,基本都不知道用户是谁。没有用户数据,就很难有粉丝体系,没有粉丝就没有未来。

苹果的品牌优势

苹果公司的标志是一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据称,这蕴含着乔布斯的商业哲学——任何完美的创造都有不完美的一面。

无论从品牌满意度,还是用户留存率,都体现了苹果的品牌价值。调查显示,iOS阵营iPhone 的用户忠诚度很高,所以,老用户留存率和新用户转化率,都会比一般品牌高。91%iPhone 使用者,都会继续选择苹果作为他们下一个移动终端。

iphone手机在二手市场上更加保值。从手机维修店了解到,苹果手机比较保值,目前iphone4s还能卖到2000元,但是三星的S3智能,只卖到几百元。在4年前这两款机型售价都在5000元左右。

苹果的销售策略

苹果专注于以创新的产品和良好用户体验,来赢得市场和用户。产品整体来说,偏重于个人消费市场,中国市场的出货都是公开渠道,例如iphone主要是通过运营商销售,直接由消费者买单,因此,受政府采购影响不大。中国消费者对苹果的“狂热”非同凡响。前几年北京大悦城一家苹果店开业,正逢iPhone5上市,据店员称,第一天销售额即达到3.8亿人民币,“刷卡机被刷爆,瘫痪了两小时”。

苹果的战略

持续产生颠覆性创新的产品,是苹果以往的成功模式,不断地在产品、交互上做到颠覆性创新,以此引领市场,等市场跟随后,再推出新的颠覆性产品。这是苹果从中获取高额利润的奥秘。苹果利用掌控供应链优势、技术优势、生态系统优势,构筑了宽广的护城河,形成了显著的,并且持续的竞争优势。

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中国制造”不能只做跟从者

在工业社会,财富就是制造工业品,工业品是创造出来的,不是“印纸币”或“炒地皮”忽悠出来的。“中国设计”应提升中国制造的智力成本。

  技术能力是骨骼,制造能力是肌肉,设计就是给躯体注入灵魂,一个产品或品牌,才有了永久的生命力。与苹果相比,“中国制造”真的到了需要扭转发力方向的时候,应该打造中国人的自己的品牌了。现在,炒房炒地炒资源的老路走不下去了,要拼技术、拼设计,打造中国人的产业链,这决定着中国经济的未来。

  时代呼唤中国的“乔布斯式”企业家

全世界都在怀念乔布斯。本质上说,这是对那种无限创新和向极致追求的冒险精神表达敬意。中国需要立足实业基础,在基础研发和专业化上下工夫。同时,要领悟和学习“产业链效应”的本质,培育自己的创新土壤,呼唤自己的“乔布斯式”的企业家。我们更应构建强大的制度、资本和文化环境,支持和激励本土那些,真正具有自主独创精神的创新企业家群体,让他们在各行各业打造中国的产业链,打造中国的产业集群,打造中国的自主品牌。

本期《皓脉》到此结束,我是宏皓,感谢收听《皓脉》。

宏皓: 

  中国金融智库首席金融学家、中国金融家分会主席、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交通大学客座教授、中经产业基金理事会秘书长。

  25年从事金融投资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指导各地政府产业投资基金的建立及运作,帮助地方政府用金融创新搭建多元化的投融资平台实现转型升级。中国讲金融最权威的专家。

  近10年来著有《理财决定命运》、《融资决定成败》、《金融学家给你的七封信》、《中国未来经济模式——互联网金融如何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等24部著作。

 

[政府部门]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 科技部 | 商务部 | 文化部 | 公安部 | 民政部 | 新闻出版总署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 | 中国工程院 |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 | 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注册管理中心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 12321举报中心

[国际组织] ITU | ICANN | ISOC | IETF | APNIC | APNIC | IEEE | CERT | IGF | SPAMHAUS